陶安邦唯一能想到的理由就是,李察的道士境界又大大提升了!
后續送過來的情報也證實了陶安邦的推測,李察的隊伍中出現了大量鐵甲騎兵道兵!
人數高達3000多!
有三千多騎著戰馬的鐵甲道兵,李察能全殲史國府的主力似乎也不算奇怪……
不過問題來了,史國府的主力能壓著安國府的陶安邦揍,李察又全殲了史國府的主力,進行簡單兌換的話,豈不是說安國府的力量現如今在李察眼里就是盤菜?
陶安邦悲觀的推測出,曾經不被自己放在眼里的李察叛軍,如今的軍事力量很可能已經凌駕于安國府之上!
等到李察徹底消滅史國府的昭武世家,轉頭對自己用兵,自己是臣服還是拼死抵抗?
嗯,這是個嚴重的問題,絕不能自己扛下!
在李察大軍開向史國府府城的時候,陶安邦開始派人召集整個安國府的名門士紳,除了高象縣之外!
在陶安邦眼里,高象縣已經被李察征服,自然不能繼續算作安國府的一份子。
陶安邦將是否抵抗李察的困境扔給了安國府的漢人世家面前。
因為陶安邦很清楚,若是沒有安國府士紳階級的幫助,以他手下不足2000唐軍和一堆沒有啥士氣的府兵縣兵,想要對抗李察純粹是癡心妄想!
不過要是安國府的士紳階級團結一致,哪怕團結八成以上,也可以跟李察對峙下去。
陶安邦很清楚這群漢人士紳手里的力量,單獨一個世家拿出來不算什么,哪怕是安國府首屈一指的公孫世家,也不是陶安邦的對手。
然而,若是所有的士紳階級聯合起來,在安國府沒人可以跟他們對抗!
至少在李察出現以前是這么回事……
至于陶安邦引誘安國府士紳階級對抗李察的籌碼,很簡單,大家看看高象縣,身處權力核心的士紳家庭的子弟都被排除在外,李察寧愿用貧寒出身,最先跟隨自己的普通漢人,也要將漢人士紳家庭出身的子弟排擠出核心權利層。
在這方面,公孫家應該最深有感觸……
除了被當作吉祥物榜樣供出來的公孫康安外,其他公孫家的子弟沒有一個早高象縣當官!
安國府的漢人士紳跟官府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因為漢人士紳家庭就是讀書人階級,他們有錢,自然可以請最好的老師教育子女。
而且有錢人的子弟不用為了生機忙碌,整日里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平民子弟怎么跟他們競爭?
師資力量被甩了八條街,學習時間更是無法相提并論,除非是貧寒子弟中真正意義的天才,不然的話根本無法跟士紳家庭的子弟競爭!
然而,即便平民中除了才子,也會迅速被士紳階級通過各種手段拉攏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