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是,康國府的地方衛戍部隊極為匱乏,李察為了彈壓由于色目人農奴制度出現的色目人民亂,必須將整編的第六野戰步兵團留在康國府……
也就是說,李察拿下康國府全境后,看似總兵力增多了,但因為地盤擴大的原因,能調動的野戰部隊并沒有增加。
這主要是因為西域地區因為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抗,導致大量漢人士兵陣亡,出現兵力緊缺的態勢,多余的漢人軍隊幾乎都集中在安西四鎮中,準備隨時隨地開搞……
不過李察能無損拿下康國府,與這一情況也有極大的關聯,若非如此,康國府中可就不僅僅是一千多士氣低迷的守軍了!
康國府的投誠讓李察清楚的看到西域地區兩大軍事集團對抗后,被抽調過兵力的府城有多么空虛!
大明王元年7月,李察在獲得充分情報的前提下,兵分兩路,開向米國府和石國府,因為有康國府的帶路黨當向導,李察軍隊的進展十分順利。
米國府雖然投靠了吐番王國,但米國府的漢人軍隊也早已被抽調一空,與魯陽領導的唐軍對峙,李察大軍抵達后,在威逼利誘下開門迎降。
不過與米國府的順利投誠不同,李察親率的一路大軍抵達石國府后,石國府民風彪悍,竟然組織起了一群色目人守城!
這主要是因為李察的色目人農奴政策引起了石國府色目人的恐慌,再加上石國府色目人比其他府城要野蠻一些,石國府官僚們也不想投降李察,雙方一拍即合,官府發放武器將敢戰的石國府府城中的色目人青壯武裝起來。
就這樣,石國府府城輕輕松松多出了數千守城大軍,與外面的李察隊伍在人數上沒啥區別。
李察麾下是系統本部兵馬和第一野戰團以及人數差不多的色目人仆役。
剩下的兵力都派往米國府征伐了。
石國府的抵抗成功激怒了李察,他命人打造了一天攻城器械后,第二日就派出第一野戰團裹挾著大量色目人仆役開始了登城作戰!
石國府的色目人守軍士氣不錯,但他們終歸只是普通的武裝平民而已,在數千人一起發起的攻城戰中,抵抗的效率極其低下。
至于普通的漢人士兵,都聽說了李察的漢人婚娶政策和色目人農奴政策,還有當兵漢人軍功授田的政策!
這些政策可都在康國府實施了!
康國府僅僅整編了一個野戰團2000多人,依靠康國府的官田加上開荒一些肥沃的土地,足夠分配,并沒有侵奪漢人地主士紳階級的利益。
所以第六野戰團的漢人士兵都得到了軍功授田,石國府的漢人士兵自然是各種羨慕,巴不得石國府向李察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