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李察的第一野戰團陣亡率也居高不下,原因無他,尉遲英哲將所有的強弓手都放在了前面的步兵方陣中!
強弓是可以射穿輕型鎖子甲的,雖然入肉不深,但終歸是能扎進去,一支不夠,兩只三只箭矢還不夠么?
真當這些小兵各個都是無視疼痛的狠人?
若是運氣差,被命中要害部位,更是直接歇菜……
結果,對射僅僅持續了數分鐘,李察三個野戰團就被射得陷入下風,不少方陣甚至放棄了拋射箭雨,狼狽的舉起盾牌遮擋!
大量的傷亡讓李察的三個野戰團士氣進一步降低,大幾千人的隊伍傷亡數目直逼四位數!
數分鐘的急促拋射,也讓尉遲英哲軍陣中的弓箭手感到幾分疲憊,軍官們恰到好處的下達了停止射擊的命令,緊接著,整個軍陣如同一面移動的鋼鐵之墻,向前壓進!
這時候,李察的三個野戰團已經因為對射中大量的傷亡導致陣形出現缺口和混亂,敵軍挺進的時候,更是加深了士兵們內心的恐懼。
尉遲英哲的主力軍陣前面的步兵方陣全都是精銳部隊,個個都來自曾經的大唐正規軍野戰部隊,全部是身經百戰的老兵!
他們經驗豐富的一邊前進一邊用盾牌遮護自己的身體,讓李察三個野戰團的零星射擊變得徒勞無功,即便有僥幸攝入盾牌縫隙的箭矢,也會被前排士兵身上的鐵甲隔開。
可以說,在全員鐵甲的戰陣前,弓弩的威力被削弱得體無完膚!
不過唐軍中仍然大量裝備著強弓,這主要是因為唐軍主要面對的敵人都很難配置出一支鐵甲軍團,無論是零星的叛亂異族還是綠皮部落,面對唐軍的箭雨都要付出慘烈的代價。
相對而言,在上萬箭雨下傷亡不到四位數的李察隊伍,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了!
當然,這種傷亡比例跟李察隊伍的披甲率不俗有密切關系。
古代戰爭中,裝備很多時候也非常關鍵,唐軍能打遍天下無敵手,不光是因為他的軍事素養和漢家榮耀士氣,普及的制式鐵質護具也是關鍵!
異界大唐對鐵器管制特別嚴格,即便是吐番王國獲取的鐵甲數目也不多,全國加起來也不夠武裝一萬人……
這還僅僅只是輕型鐵甲!
中型鐵甲更是連地方手眼通天的豪門大戶都弄不到多少件,至于重型明光鎧,那只有寥寥幾個頂級世家才能弄到零星幾件,給家族的核心武者裝備。
不過相比于外界的獲取難度,大唐軍方的鎧甲卻是敞開了供應,只要是略有家財的一個中級武官,就能給自己置辦一套重型明光鎧。
李察麾下的三個野戰團好歹也是經過了大戰洗禮,很快停止了弓弩的無意義射擊,開始快速整隊準備抵擋對面的長槍方陣沖擊。
在這一點上的表現,三個野戰團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唐地方縣兵府兵之流,整隊速度距離大唐正規野戰軍也相差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