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會認為一個屢戰屢勝,草根出身一統西域的人是一個軍事業余愛好者,那是對自己智商的侮辱!
在西域地區乃至吐番王國,很多人已經把李察將安祿山等一代名將相提并論了,李察輝煌的戰績擺在那里,水平自然是公認的。
只有李察和他招募的系統大臣心里明白,李察能一路贏下來靠的是悍不畏死的系統本部士兵,以及打仗足夠兇狠!
真要是論智謀的話,李察只能算是一般水準,跟名將有著十萬八千里距離呢……
正是有這點自知之明,所以李察對于安祿山都無法解決的綠皮百萬大軍,發自內心的警惕。
如果可以的話,李察還是愿意選擇一推就倒,但看上去很窮的吐番王國攻打。
然而,正如財政大臣張居正和陸軍大臣戚繼光所分析的那般,拿下吐番王國容易,但治理吐番王國卻很困難,一不小心甚至會將西域本土一起拉進財政虧損的深淵。
大家都知道政府長時間財政赤字對一個政權的危害有多大!
可以說,打下吐番王國李察能獲得的不過是地圖上好看一些,系統中帝國時代面板多出一塊統治區,以及一群窮兇極惡的吐番游擊隊……
至于資源和人口,十年內基本上別想……
在內閣大臣們的建議中,明王朝最好的辦法是支持吐番內戰中弱勢的一方,讓吐番人的內戰一直持續下去,最好吐番人死絕了,大明王師就可以毫無壓力的進去插旗子了……
人口少了,自然造反的青壯就少了,管理費用也大幅度下降,還不用多少駐軍維持治安!
至于產出……
好吧,大明內閣壓根沒想過現在的吐番王國能有什么產出!
本來吐番王國就因為窮困沒有被大唐吞并,顯然又因為遠征西域損失了大量青壯,最后更是陷入內戰青壯數目持續流失,內閣官員們實在是想不出吐番王國能給大明帶來什么收益。
或許松贊干布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敢無所顧忌的鎮壓政敵吧……
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估計就是這種狀態,吐番再窮,刮個天高三尺養一支半兵半匪的軍隊鎮壓部落叛亂對松贊干布而言還是不成問題的。
只可惜,松贊干布對戰敗的叛亂部落殺無赦的做法,引起了那些中立部落的不滿,殺孽太重的松贊干布越打反對者越多……
以殺證道固然容易,但首先要具備足夠的實力,如果松贊干布和李察一樣開了個強力外掛,以殺證道自然是正途王道,只可惜,松贊干布沒有那個實力,結果人人自危的吐番部落紛紛揭竿而起,試圖推翻松贊干布的獨裁政權。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吐番部落造反派才會在屢戰屢敗的情況下仍然沒有被松贊干布徹底鎮壓下去。
“王上,臣有密事要奏。”
戚繼光突然對李察說道。
李察聽后瞬間領會,并將屋子里不是系統出身的內閣大臣和仆人全部遣退出去,只留下了系統出身的內閣五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