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高的城墻,這一次又要死多少人才能填滿啊……”
已經升任輔助軍指揮使,手底下指揮數千戰兵的趙厲看著遠處的城廓,長嘆道。
就在這時,一個傳令兵騎乘著戰馬來到他身邊停下問道:“你就是負責前鋒的輔助軍指揮使趙厲么?”
“是我。”
趙厲挺直自己的身板,引起身上的鐵片厚甲傳來嘩啦啦的聲響,語氣嚴肅的回道。
這幅甲胄自然不是財政不富裕的明王朝配備的,而是趙厲通過自己繳獲的戰利品和俸祿私自打造的,其實就是鏈甲的一種,透氣輕便,防護力嘛,比起普通的輕型鎖子甲防箭的時候給力那么一丟丟。
當然,即便是不受重視的輔助軍指揮使,趙厲仍然盡可能的武裝自己,這主要體現在甲胄上,除了外面的鏈甲外,趙厲還在里面穿了一套鑲著鐵片的布面甲。
這玩意是西域工匠根據李察所部道兵甲胄得到的啟發,仿制出來的布面甲,具備造價低廉,負重輕便的優勢,對于那些小有余資又用不起中型鐵甲的人而言非常好用。
而且因為布面甲不是很拖沓,可以在里面穿戴,外面再加一層鐵片甲,如此一來也能勉強達到中型鐵甲的一些防護能力。
特別是對箭簇的防護力度,相當喜人。
因此,布面甲特別受到野戰軍團和輔助軍官兵的喜愛,李察發現布面甲的低成本后,也開始大力普及,野戰軍團的軍官和前排死兵都可以獲得免費的布面甲,當然,維護費用就需要他們自己掏錢了。
而輔助軍就只能自己買了。
因為輔助軍士兵是職業軍人,知道自己在年老之前基本上要在軍營里呆一輩子,武裝起來自己是絕不留手的,在西域李察斗地主的時候,很是發了一筆,因此現在的輔助軍官兵的裝備比以前好上太多。
就連普通士兵的披甲率都達到了一成!
要知道,輔助軍士兵最開始都是社會底層和戰俘出身,根本沒有什么個人財富!
而這個時代因為戰亂頻繁,一套甲胄的價格往往比土地還要值錢!
趙厲聽完傳令兵的話語后,從他手里接過令箭,隨后安排數名下屬軍官前去指定地點接受攻城的民夫青壯。
趙厲看著源源不斷扛著大包小包的民夫青壯,心里不禁感嘆自己也有一天能壓著別人送死,而不是被別人壓著送死……
交予趙厲這個前線指揮使的民夫青壯其實只有萬八千人,西州的地盤大著呢,而且人口密度也比西域要好,如果已經占了大半西州的李察真的敞開來抓人,別說萬八千,就算幾十萬百姓也能抓過來!
當然,這里的百姓是包括老弱婦孺的……
這一次李察之所以僅僅抓了萬八千炮灰,是因為李察沒有對西州的漢人百姓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