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朝廷有一種自己幫助明國練兵的錯覺……
那三萬多守衛涼州的精銳唐軍,如今有兩萬多人是涼州軍的中堅力量!
最諷刺的是,這十萬涼州軍迅速穩定了明國新吞并的涼州局勢,并成為開路先鋒,殺進鄯州和會州!
唐國朝廷對明軍的主要防御力量都集中在涼州,后面只有一些自發組建的地主武裝、門閥私兵和普通的縣兵巡防營這類地方衛戍部隊,連一支正規唐軍都沒有!
因此,哪怕這十萬涼州軍剛剛組建不久,軍心士氣不高,仍然輕松殺進鄯州和會州,展現出勢如破竹的形勢!
不少悲觀的唐國官員都擔心明軍很可能會成為第二個安祿山,兵臨長安城下!
不是唐國朝廷官員杞人憂天,而是明軍的進攻勢頭非常猛烈,這就是中央集權國家,個人獨裁的行政效率,李察一聲令下,整個國家所有的部門都為戰爭準備,新組建的涼州軍所有的問題都被壓了下去,以李察的命令為第一要務!
至于什么糧草不濟,武器補充不足,士兵長時間行軍作戰過度疲憊亂七八糟的事情,都不是大問題……
吃的不夠用去就食于敵,損毀的武器補充不足,那把斧頭一樣可以殺人吧,而且隨便攻占一座縣城,也能繳獲大批武器,質量雖然不咋地,能用就行!
士兵疲憊什么的,更不算問題,身為戰俘整編的隊伍,軍法可是一點情面不講的,敢抱怨,都不需要上報,中低層軍官直接就能把你吊起來抽鞭子!
若是還不服,就地正法!
可以說,涼州軍能用這么快的速度攻入鄯州和會州,純粹是李察的嫡系西域軍官們拿鞭子趕得!
明軍自從取得了涼州勝利后,硬是打出了冷兵器時代的‘閃擊戰’。
鄯州和會州沒有唐軍主力還不算大問題,畢竟明軍的均田免債令早已在唐國境內流傳開,地主鄉紳和地方門閥在唐國朝廷放開武器和私兵團練管制下,一個個都盡起家財準備跟明軍拼命,保護自己的特權利益!
在這方面,唐國朝廷甚至連動員鼓勵都不需要做……
越是靠近明唐兩國邊境線的地區,地主鄉紳和地方門閥的武裝力度越強,比如說最靠近的涼州,所有的地主鄉紳武者和門閥武者加在一起足足有十多萬,最可怕的是個個都武備充足!
不愧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世界,這幫土財主和地頭蛇真要是傾盡家財,武裝軍隊的效率比朝廷還高!
鄯州和會州雖然沒有涼州的那種危機感,但地主鄉紳和門閥大佬仍然大肆擴編團練和私兵,只不過沒有涼州擴充的那么兇狠。
畢竟涼州的地主鄉紳和門閥大佬是傾家蕩產的擴軍,鄯州和會州前面有人頂缸,所以這里的地主鄉紳和門閥勢力遠沒有達到散盡家財的地步。
于是,他們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