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瞄準開槍和裝填的步驟都記牢了,在奧斯曼帝國遠征軍充分的彈藥補給實彈訓練下,這些唐軍農夫火槍手已經算得上是合格的火槍兵了。
當然,讓他們走隊列打野戰還遠遠不足,但站在城頭和固定位置射擊絕對沒問題。
原本輕松的戰斗在巨大的傷亡面前抹上了一層血色,李察雖然回到了大營跟吉納維芙探討跨越種族的繁殖方式,但并不代表前線的明軍進攻會松懈。
李察是明國之主而不是一個普通將軍,指揮的事情自然有專業的人去做。
輔助軍的將軍看到這一幕后,立刻加大了兵力的投送,并且對新投入的生力軍下達了死命令——他們遇到的所有向后跑的己方士兵,都可以擊斃!
正是這道命令沒有讓輔助軍的第一波進攻虎頭蛇尾的被打回來!
安國府唐軍的火力遠超第一波輔助軍士兵的相像,他們理所當然的開始向后退去,結果被剛剛增援上來的友軍一頓屠戮……
嗯,明軍屠殺本部逃兵是有優良傳統的!
后面的生力軍士兵心里明鏡似的,前面的人就是他們的天然肉盾,如果前面的人跑光了豈不是就要自己頂上去?
哪怕為了自己的小命也要用槍口頂著前面的人拼命!
這可是將軍們下達的軍令!
在輔助軍這種普遍心里下,一時之間被自己人殺死的輔助軍士兵比敵人殺死的還要多!
幸好輔助軍的漢人軍官們提前下達了不準對逃跑軍官開火的命令,僅僅只是把逃跑的漢人軍官抓起來……
在明軍中,軍官犯事和士兵犯事是完全兩個概念,軍官只能在將軍們的審問下判刑,不能被戰場上的督戰隊擊斃。
當然,這里的軍官指的不是那種基層小官……
不過到了輔助軍這里,所有的漢人軍官都能享受到這種待遇。
輔助軍中異族面孔的戰俘士兵自然也看到了這種族群歧視的待遇,但他們本身就是戰俘轉變而來,難不成還能奢求‘特權’么?
能得到50畝良田獎勵,對這些戰俘而言已經十分滿足了。
反正他們在奧斯曼帝國那面也是被大人物隨意打殺的卑賤農奴,早已習慣了人下人的身份……
一群骨頭已經軟了的人,是非常容易管控的。
只有那些被額外剔除的奧斯曼帝國遠征軍的軍官們,才會時刻想著逃回本土。
在生力軍督戰隊的屠戮下,攻城的輔助軍士兵終于頂著槍林彈雨沖進了城墻上的豁口,守衛在豁口的唐軍一陷入近戰立馬原形畢露,無論多么拼命都會被貪生怕死的輔助軍老兵輕松撂倒……
就這樣,第一天的第一輪攻城梯隊,成功涌入安國府府城外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