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恢復一個人的孤獨世界,反正孤獨慣了,也就習慣了。我現在想要離開了,現在已經下午兩點多了,我要回去寫點什么,花著錢出來,可不是隨便玩的,要得到一些體會上的東西,不然,接下來的故事將很難寫下去,我急匆匆的出去了,隨便打了一輛出租車,就走了。
白天的車輛不是一般的多,七公里的路程走了近四十分鐘,回到出租屋里,我不知道該從哪里寫,想了一下,就從緣分和相遇說起吧!
說到緣分,首先得要相遇,相遇相知,認識了,才叫有點緣分。我們不可能只待在家的一個地方,雖然那里的一切構成了你的一切,但我們終究要離開熟悉的地方,去到陌生的地方生活,就像我這樣,沒有親身的經歷是不敢紙上談兵的。
聚與散,幸福與悲哀,希望與失望,倘若是用文字細細品味,他們樣樣都有味道,也可以說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有些人注定是要相遇的,有些人注定是要分開的,這不是放棄一切挽留,就能留的住的,哪怕是深愛的人,最終也沒能走在一起,叫做有緣無分。一個人對于未來充滿了希望,他知道和自己相遇的人一定是愛他的,可是他懷抱著希望,找啊,找啊,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發現都不是,所以又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感覺一切都是在轉圈,卻找不到圓點在哪里?
前面也說過,在這片森林里,哪怕是你沒有方向的亂走,相遇的人也相遇了,走散的人也走散了,迷失的人也迷失了,最后發現還是只剩下自己。說真的,我對于生活沒有那么多的希冀,我雖然是喜愛生活的,但可能歸功于我的忘性太大了,什么能記住,什么記不住,連自己都不知道。
就說這次出來玩吧,對于自己的牛肉掉在地上,已經忘了,雖然花了一百多買的,沒有吃多少,但還是忘了。對于小夢的道歉吃擔擔面,我去買酸奶,還有遇到小夢的同學,倒是記得很清楚,所以說在生活面前我也是大手大腳的,不高興的事情轉瞬即逝,高興的事情就要寫下來,看看自己到底是幸福多還是不幸多。
“人間有味是清歡”,對于這句話我是認可的,也正好貼合了這個“迷”的主題。
人之所以認為清歡好,是對于生活的無欲無求,疏遠喧鬧生活,沒有欲望自然沒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平靜內心,只有一顆如水般安靜的心才能體悟生活的真諦,還有就是簡樸自然,簡簡單單。其實,“清歡”正是由于對生活的熱愛,所以才感覺味道好了許多,也不覺得是在虛度光陰,倒像是一個搬運工,把源源不斷的那點感受搬到內心的加工站,最后才成了自己的東西。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是李白的自我放逐,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是李白人生的盡情歡愉,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是杜甫悲痛的心事,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是納蘭性德無奈而哀傷,等等,這些可以是千百種人生,如果是這樣的人生那就容易多了,想要做到“清歡”那就難了。
如果李白沒有酒,那他會寫出如此豪放的詩句嗎?如果杜甫不再那么沉郁悲愴,會寫出如此傷感的詩句嗎?如果納蘭性德不那么的綿綿多情,會體會到人心的疏遠無情嗎?答案也許有可能不會,而要做到“清歡”,是不需要酒的,也不會太大的情緒波動,一切自然隨風。
或許拿到我們現在來說,“清歡”是根本不存在的,就拿吃飯來說,現在想要找一家做清粥小菜的飯店幾乎是沒有的,除非自己去做。還有在生活中,無形中形成的一種攀比心理,都是欲望迷失的表現,比如,作為父母都是以自己的孩子為榮,一到過年過節的總要拉著自己的兒子到街邊走走,見到人就問你家的誰誰誰現在干嘛呢,怎么還沒回來過年呢?當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時,就笑的合不攏嘴,諸如此類事情。
朋友齊了,清茶齊了,可是好像還缺少點什么?就是一個自然安靜的地方,找了很多的地方都不滿意,只能是找到附近山上的小溪流水,倚清風明月,流水曲觴,話語不多,盡情歡笑,如此,才有點“清歡”的感覺,至于那些污濁的地方,就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