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幾乎可以和所有的食物都能搭配出美味,無論是直接炒,還是慢慢的腌制都能發揮出特有的味道。辣椒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辣椒素可以激活消化系統,促進唾液分泌和腸道蠕動,使干澀的食物嘗起來更可口。更重要的是,辣椒還扮演了增味劑的角色,尤其是在清淡食物唱主角的飲食結構中。其實,我感覺我們大多數的飲食結構并不清淡,反而尋找各方面的刺激,比如辣椒、大蒜、大蔥等都能給美味的食物增添一點獨有的刺激,讓我們感覺口味更加的完美,自己感覺好吃就自然成了美味,對于清淡的飲食,還要另當別論。
我曾拜訪過山中的寺院,和大師們促膝長談,等到了吃飯的時候,除了簡單的大米粥和干炒蔬菜以外,不見油膩和辣椒,他們說辣椒的“辣”也是俗世的味道,倒也不是總避免,有時候也會放點。我吃著,感覺不到一點咸味,只有蔬菜最原始的味道,雖然清淡但是卻也消掉了許多的欲望,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當飲食出現整體性或者季節性的缺乏的時候,食物也有自己的四季,當然像辣椒卻能堅持一年四季不退出餐桌,充分發掘現有的食材資源。辣椒本身和辣椒與其他食物的搭配,對廚師而言正是一條創造新菜肴的好途徑。有些人來自沒有吃辣傳統的社會,他們喜歡吃辣純粹就是喜歡那種灼熱感、爽快感。
第一種解釋是所謂的“過山車效應”,個體反復接觸某種消極體驗,并且認識到這種體驗其實并不危險,于是消極體驗變成了積極體驗。久而久之,這種體驗也會逐漸變得無趣,于是人們會逐漸調高刺激的強度,比如去吃很辣的食物或者直接吃辣椒,玩更高更刺激的過山車。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辣椒帶來的痛苦會促進人體發出更多的熱量,接觸的辣椒越多就越容易保持在興奮的狀態,從而淡忘一些痛苦,這樣一來,似乎可以把吃辣帶來的愉悅感與所謂廉價的“跑步者高潮”相提并論了,之前也提到過,跑步能讓人變得空靈,變得暫時忘我,像是去了另一個世界。
吃辣椒并不是我們為適應自然而演化出的一種能力,或者更準確地說辣椒必然會被人類發掘出來,當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人類發現史上的標志。但是辣椒的例子證明了人類雜食性的力量,就是能發現大自然所蘊含的幾乎所有的東西,并且能正確的選擇,為自己所利用。
人類對食物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是從集體一起生活生存的記憶中學會的。關于辣椒的已知歷史,完全是農業時代的歷史,但是在很久之前,比6000年歷史更早的時候,某些美洲原住民愛上了野生辣椒的味道。他們意識到吃辣椒時的疼痛感并不是永久的,辣椒的辣度可以為他們服務,或者為他們的飲食服務。這是人類飲食歷史上一個革命性的時刻,為飲食的文化演進奠定了基礎,各式基于疼痛力量的菜肴都出自這里,開始了辣椒演化的各種時代。這還為我們研究人類的心智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這就是為什么辣椒能和所有的食物搭配,因為在悠久的歷史中,人類已經嘗試了所有的食物,自然而然。
在我們生活中,總會遇到這種人,愛斤斤計較的人,和他們說話必須要嚴謹,否則就會很容易陷入爭論中,就像是牛的脾氣,而牛最尖的部分就是牛角,所以人們總會說這樣的人愛鉆牛角尖,至于辣椒尖可能是比較辣,鉆進去受不了辣味吧!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是和她討論了辣椒的味道,紅紅的辣椒,綠色的辣椒,等等所有類型的辣椒都收集了一下,然后做了一頓辣椒宴會,
菜譜:1.小辣椒(紅色綠色都有)炒雞蛋、2.青椒炒肥腸、3.甜椒炒肉等的十多盤菜,做完了以后廚房里屋子里都充滿著辣椒的辣味,看著一桌子菜都不想吃了,然后叫來一幫朋友吃的,因為都是成都人,所以倒是成了他們的一頓好吃的飯菜,我們只能吃點甜椒,還有做的披薩,不過卻是很高興的一天。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一說辣椒的憂傷了。本來我在自然里生長的很好的,卻是被一群野人給發現了,他們沒有衣服,只能靠僅有的樹葉做衣服,他們好像并不是人類,倒像是一只猴子,他們走過來,摘走了我的一個果實,放在嘴里,他們瞬間就躁動不安了,滿地的亂蹦,還拿著一根樹枝,就這樣我們開始被他們頻繁的打擾,一直到了我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