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早,隨著蒸籠里烘烤蛋糕的牛奶香味,就決定今天是一個懶洋洋的快樂一天,昨天看著書,不知不覺中睡著了,在夢中,我夢見自己也離開了有她在的成都,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小城,過著平凡的生活,我醒來也很安靜,這個夢讓我若有所思,不過我相信夢境都是和現實相反的,那就是我不會離開她,不會離開成都了。
想通了這一點,我就為自己做了一次蛋糕,不想著一些不快樂的事情,讓美食給我些許的安慰,這就足夠了。
今天,我不想打擾她,雖然是周末,但是她愛睡覺,我就沒有打擾她,自己展開地圖,第一眼就看見了“萬源”這個地方,所以就過去了,不想開車就自己坐車過去了。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坐上客車,看著窗外的碎石景象,突然就想到了劉禹錫這首關于巴山的詩句,也確實萬源這個地方挨著大巴山,一路上的人倒是不少,不過我并沒有看到車牌,只是走走停停的一路上倒是下去不少的人,不過走進內部,風景卻是獨特了起來,森林密布,小溪縱橫交錯,感覺云霧也變得低了,司機說已經是最后一站了,你還不下車嘛,那你到底要去哪里呢?聽到這里我就在公路上下了車,一邊是山,一邊是一條小幽徑,我就順著幽徑走了進去。
周圍路上的小草倒也精神抖擻,從很遠出我就能看到一個小村莊,小村莊好像所有人都走了出來,在各自忙著什么事情,在村子的中間位置,有幾個人在忙著做飯,一共有七口大鍋,是一條線的七口大灶組合而成,我們之前見過的都是一口大鍋一口灶,現在卻是變成了七口,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的。
一路走過來,雞犬相聞,阡陌交通,頗有點陶淵明“桃花源”的感覺,周圍大多數都是木質結構,人們出行還是自行車,只有村口那邊停著幾輛汽車,因為是初春的季節,天氣還是有點冷,孩子們還是穿著傳統的棉襖在人群里跑來跑去,真的是很快樂,我投去羨慕的眼光,可能還是美食的香味,吸引了我,所以才順著美味找到了來源,就看到了這個長長的七孔灶臺,
村里人:“你是來做啥子的,還不去幫忙”,他一邊炒著菜,一邊跟我說話,
我:“哦,我是游客出來玩的,被你們的美味吸引了,就過來看一下”,
村里人:“哦,游客嘞,好的,那你等我和我們一起吃飯吧!我們一會兒,一起祭春”,說完他又忙碌了起來,我看到灶臺上還貼著灶王爺,應該是拜祭過了,人們對于美好的信仰,祈求平安幸福,然后我就跟著他了解這個神奇灶臺的用處,他說這個可以一下子炒七個菜,根據每口鍋熱量的不同烹制美味,可以很省力又好吃,我看到他正在做的七道菜,他說分別是:扣碗條子肉、紅油豆腐、小酥肉、雜燴菜、清燉三陣、高湯海帶、還有一道清蒸魚,這幾道菜烹制方法不同,火候的大小也不同,所以里面的學問還是挺講究的,我看著他熟練的操作,就知道一定是做了很長時間的,我很佩服堅持下去的人。
中國人對于春天的禮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禮贊方法,但有的地方也有相似的地方,繼續著大家共同的信仰。沒過多久,村子中央的活動的地方就被擺滿了桌子,這邊的菜也熟了,人們陸續開始聚集在這里,端菜的端菜,拿饅頭的拿饅頭,端米飯的端米飯,我也被邀請坐下,品嘗著美食,不過在吃飯前都會說幾句話,然后祭拜完了春神才能坐下吃飯,我也跟著大家做著相同的事情。
美食的品味開始了,味道十足,是我不曾有過的美食滿足感,看著大家的笑臉,我也暫時忘卻了什么行程,此時美食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在山巒中的小村子,能有如此的熱情也讓我感覺很驚訝,我也知道為什么劉禹錫后來的心病很快就好了,原來是喜歡上了這巴山山水,能包容一切,為什么不能包容自己呢?千百年來的傳承不變,千年前是這樣,千年后的我們也一樣,跟隨前人的思想,走出現在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