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維揣測太子多半會將在山東半島建城的重任交付給自己,所以在稟報時說地還算留有回旋的余地。如果要把城池修得更加堅固一些,城墻加高、加厚,過道加寬,城磚采用結實耐用的高檔貨色,可防御火炮攻擊。在四面的城墻上加造可以側向防御的高大馬面,內里再建造大型甕城的話,造價攀升到兩百萬兩也不是不可能。
總之一分錢一分貨,兩百萬兩銀子堆出來的東西肯定比五六十萬兩的要強得多,起碼讓敵人光是遠遠地看著,心里有會產生一種難以一口吞下的不良感覺。
要是花五百萬兩筑城的話,那張國維多半會造出一座巨型要塞,估計清軍傾巢出動,加上火炮助陣,堵門圍攻三個月,只要里面不主動投降,他們崩了門牙也打不下來。
幺雞聽了這位碼防御的專家之言,稍加思索,定了定神,便建議道:“想必諸位愛卿也大概知道了不同大小城池之造價幾何,不若如此這般,由東宮撥款在山東北部萊州府與登州府境內各建濟南城尺寸相仿的城池一座,由戶部撥款在日照縣與膠州靈山衛各筑尺寸相同城池一座。如若諸位愛卿覺得大城不便于監管鹽田,或可換成四座小城,附加選址可在安東衛、夏河寨前所、浮山前所、鰲山衛這四處位置之中擇優選二筑城。倘若戶部銀兩充裕,則此六處皆可筑城監控鹽田耕作!”
你們怎么選址是你們的事,老子可是要派人到北邊摸金去了,反正抄家之后能落袋一筆橫財,全當是風險投資了。老子就不信幾十萬人一起刨地,在一年之內還特么挖不到金礦的礦渣。
招遠金礦可是自宋代就開始采掘了,只要擴大開采面積,在已經出產黃金的位置繼續深挖便可,毗鄰的金礦也距離主礦很近。如果沒有愚公他們家移山的話,應該沒多大問題。
不管是官方記載,還是野史,甚至包括地攤文學在內,從來沒有書上記錄過招遠金礦發生天然位移的內容,既然此礦的位置是固定的,那就可以基本確定附近的金礦位置了。
反正幺雞就聽說過河流改道的,沒見過金礦自己跑路的,誰有本事就把喜馬拉雅山搬到泰國去,山上流下來的東西直接拿杯接滿就可以當純天然的冰水賣了……
聽到太子居然想拿內帑的銀子來建城,言語之中,大有與戶部均分山東半島歲入的趨勢,工部尚書劉遵憲急忙問道:“啟稟太子殿下,不知東宮撥款構筑兩城,所得收入如何分配?”
話音剛落,其他大臣也將注意力放在這個問題上面,想聽聽太子如何辯解。
“東宮撥款建城所得自然歸東宮所有,戶部撥款建城所得自然歸戶部所有,如此實施,自然合乎情理。倘若戶部覺得收入偏少,還可以新建城池,畢竟山東半島可建城的地方有很多。”
想用這事卡我?做夢去吧!
親兄弟還明算賬呢,更別說內帑與戶部了!
吏部左侍郎陳必謙總算抓住了小太子露出的一絲破綻,急忙祭出殺招,阻止其建城計劃,好將方才失去的面子找補回來:“啟稟太子殿下,招遠金礦所得,我朝歷來皆歸入太倉。若是按殿下之意,礦山所產之黃金豈不均被內帑所得?再者說來,礦山并非皇家所有,殿下身為太子,又豈能獨斷專行,以權謀私?以一己私欲鯨吞此座金山?殿下倘若一意孤行,則信義盡失于天下,恐徒遭恥笑矣!”
看這個架勢,眼前東林這貨今天算是跟老子杠到底了,真是人形的“杠頭”啊。
若不是王承恩提醒,幺雞都還不知道陳必謙的門派呢,都是岳不群那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