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燒堿的過程是生產磺胺的諸多原料里面最簡單的,你們要是給本宮搞砸了,就把你們都特么下鍋燉了!
“只要大家嚴格按照木板上圖標進行襙作,便不會有生命危險!”
幺雞也不知道自己這么說算是提醒還是恐嚇,不過有人主動作死,自己怎么說都是白費。
每個實驗小組的場地里都放置了一塊大木板,上面寫有所需的反應物質名稱和劑量,還有放入的先后順序以及襙作溫度。
上面是化學方程式,是給某太子自己看的,下面是對應的漢字名稱和數字,是給文盲玄化學人員看的。
很多人包括太監在內其實都認識字,但對于物質的內在反應過程都是留于表面認知,達不到初一學生的水平。
他們都知道甲物質和乙物質在加熱之后會生成丙物質,但為什么會生成,他們是絕對不清楚的,這也是大懟朝科學,特別是化學發展的瓶頸。
“每個小組在實驗之前,都要上報,經過批準才能進行試驗,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呼喊組長,若有大火,可不經上報,直接撲滅。各個組長都須在現場監督,未經本宮允許便擅離職守者,立即逮捕下獄!”
周圍都是內廠的安保人員,配備的全是冷兵器,就是害怕用火槍射擊不法之人的時候發生不測。
幺雞認為這樣基本上就算萬無一失的,制造磺胺雖然非常復雜,而且難于控制反應物和生成物,但還是覺得比制造生化哈密瓜要靠譜一些。
在抗菌方面,青霉素當然比磺胺的威力要大得多,但制造難度也比磺胺要難得多,首先無菌實驗室就完全沒法搭建出來。
像舊皮靴、棉仔餅乃至長毛的哈密瓜,某太子都讓楊進朝準備了一堆,分別放置在三個屋子內的培養皿里,由專人負責看管,定時進行檢查。
不過幺雞對他們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因為磺胺的反應過程再難,好歹也是可控的,要制造青霉素,那得看霉素大爺們的心情……
對于前幾批,甚至前十幾批“準青霉素”,幺雞都不知道造出來的具體是什么,只能用小白兔來進行試驗,但愿會有點藥效。
造磺胺就無須這么小心謹慎了,起碼實驗人員不用每天都洗澡換衣服,哪怕身上有跳蚤都能繼續干活。
為了不讓有毒氣體威脅到后邸的貴人們,幺雞還特意遣人制造了兩臺巨大的手搖式風扇,架在東宮屋前,仰角三十度,專門用來吹散有毒氣體。
這些原料里,最難做的就是苯胺和硝酸。
前者上游產品是苯,可以通過煤煉焦,再蒸餾煤焦油來獲得粗苯。雖說產量比較低,一噸煤也就能出一公斤的苯,但大明最不缺的就是煤,已經多到隨便挖的地步。
要造出后者就極其費勁了,實驗室制法是由硝酸鈉與硫酸結合,“啪啪”出硝酸。工業上開始也這么干,不過由于這種方法酸量大,且容易腐蝕設備,就改為氨氧化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