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比安南的情況更糟糕,除了雨林還有沼澤地。
眼下是旱季,情況要好不少,一天最多只下一次雨。
由于投入了大量直升機掩護地面部隊推進,也有效地減少了聯軍各部被對方伏擊的可能。
凡是在草叢里準備伏擊來犯之敵的鄭軍,都會先擔心從自己頭頂飛過的東西。
不同于他們自己擁有的飛機,這種外形很特殊的飛機的轉彎半徑非常小。
一旦己方暴露位置,會立刻遭到來自頭頂的猛烈打擊。
更可悲的是,很多時候,上百人合起來都打不過一架飛機……
這還不算完,一旦開火,很快就會有更多的外型相似的飛機抵達交火現場。
哪怕己方集結了一千人的部隊,也可能在不到一刻鐘的時間里被對方達到全軍覆沒的地步。
多數有過類似遭遇的安南士兵,都不愿意回想當天發生的事情,因為場面實在是太可怕了,都能讓自己經常做噩夢。
敵軍的飛機上安裝了一種可以連發的火槍,己方同伴在瞬間便被打倒大一片,過程跟割草一般輕松。
那些扔下來的炸彈就更加的可怕,只要飛濺到身上,就會自動著火,而且非常難以撲滅。
不少人最終都被燒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卻還在撕心裂肺地哀嚎與求救……
從戰場上敗退下來的殘部,都不愿意再重返戰場了。
有可能的話,大家更愿意躲在山里,直至等到雨季的到來。
頻繁的降雨會最大限度降低敵人火器的威力,有助于己方進行反攻。
鄭棡認為自己擁有二十萬大軍,當然不可能向蠻明低頭。
如有必要,雙方可以協商議和,兩軍退回到原有的國境線即可。
雖然明軍的武器裝備很是先進,但鄭棡覺得只要能夠拖到雨季的到來,己方就會迎來轉機。
就算無法固守城鎮,己方各部亦可退入山區,繼續作戰,利用夜襲與伏擊打擊入侵的蠻明軍隊。
只是想像與現實有一丟丟出入,那就是鄭棡沒料到自己遇到了敵軍有組織且有預謀的大規模放火行動!
明軍不光對城鎮使用汽油彈,還對森林進行縱火!
又不是自家的林地,故而沒必要心疼,能燒多少便燒多少。
在這種命令下,聯軍各部都涌現出了不少縱火小能手……
明軍飛行員在執行任務時,隨時都能看到附近升騰起來的上百道高聳入云的巨型煙住。
這么干的話,戰場的空氣情況自然不會好。
不過沒關系,兵部已經給參戰部隊都配發了防毒面具,連海軍的水兵都有份。
這些都是戰略儲備物資,反正不用也會過期,現在剛好派上用場。
倉庫里除了食品、藥品之外,最多的就輕武器。
朱慈烺要求包括短銃、步槍、機槍、沖鋒槍、單兵火箭筒在內,庫存的輕武器總數不能低于一百萬支。
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兵工廠不能立刻生產出這么多輕武器。
倭軍使用的全新輕武器,其實就是庫存貨。
依然讓對方喜出望外,原因就是全套的高端產品。
步槍都是彈匣栓動式的,比他們的燧發槍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