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后,收到工部虞衡司大使的傳信言道新式火炮制造成功了,虞衡司是工部下屬負責山澤采捕以及陶冶工作的部門,軍器局、盔甲廠、王恭廠(專制火藥的部門)都歸虞衡司管理。
李杰曾將新式火藥的配方交由王恭廠,讓他們進行試驗,這項工作和新式火炮是同時進行的,新式火炮的設計思路也是由李杰提出的。
弘治皇帝一事不煩二主就將這兩件事一起交由李杰負責,不過平日里基本上不用過去,除非有重大突破或者工匠遇到問題。
虞衡司大使高志早早等在了軍器局門口,看到李杰過來一臉諂媚道:“大人,主要還是您的功勞,不然這新式火炮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功成呢。”
高大使這個人除了平日喜歡拍馬屁之外倒是沒有別的缺點,做事勤勤懇懇,不然李杰早就建議換人了,新式火藥與火炮可是關乎未來出海戰略的。
“高大使,你傳信說的事情可是屬實?真的可以量產了?”
說到正事高大使立馬換了副臉色,一本正經的說道:“下官怎敢誆騙大人,確實成功了,能夠量產多虧了大人改進的卡尺。”
言罷領著李杰進入了軍器局,衙門內五步一崗,十步一哨,防范十分嚴密,朝廷開啟朝貢貿易之后,在海上也是吃過虧的,雖然大部分人畏懼于大明的旗號不敢輕舉妄動,但是仍舊有一些膽大包天的海寇劫掠商船。
火炮是海上戰爭的主要武器,因此原先不太被重視的軍器局一下子變得重要起來。
走入火炮制作間,大匠劉智看到上官來了趕忙上前行禮道。
“大人,小人不負所托,已將新式火炮制作完成!”
李杰擺了擺手:“劉大匠勿需多禮,火炮在哪?有試驗過威力嗎?”
劉智開口道:“已經試驗過了,大人且隨我來。”
言罷帶著李杰與高大使兩人來到了外面的一處試驗場,火器局建在城內的西南角附近有專門用作于試射的校場。
到了校場李杰看到一座“大家伙”正靜靜地放置在靠北的位置,跟后世自然沒得比,不過相較于之前的火炮確實算得上大家伙了,劉智指著新式火炮道。
“這便依照之前弗朗機人朝貢的火炮研發得來的,按照大人的吩咐先命名為一號火炮,其長9尺(約3米),內置9個子銃,分別有彈一斤,火藥一斤,內置的火藥正是改良過的黑火藥,威力比之前的火藥提高了近一倍,射程足足有一百三十余丈,日后絕對是我大明海戰利器。”
李杰看著眼前尚顯簡陋的“大家伙”心中十分快慰,不過他最為關心的還是量產情況。
“劉大匠,此炮能否量產?產量幾何?”
劉智對于李杰的提問早有準備,立刻回道:“得益于大人提出的分段法以及改進版的游標卡尺,如今已經可以量產了,不過產量不高,一個月最多只有生產40門一號火炮。”
游標卡尺最早出現的時候可以追溯到王莽時期,新莽卡尺已經初步具有游標卡尺的雛形,不過并沒有差分測微功能,新莽卡尺的固定尺和游標尺是完全對齊的,現代的則不然,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微小的差,這樣的話可以將精確度提高一個量級。
原先軍器局用的都是老式的卡尺,經過李杰的改進后與后世的游標卡尺已經沒有多大區別了,只不過在精度上比不上后世,即使這樣也領先于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