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個月的丁憂期一晃而過,早在一個月前京中便傳來旨意讓李杰丁憂一結束就啟程返京,丁憂期間朱厚照也不時的派人前來咨詢李杰各項政策是否妥當等等,自大明立國以來無人有此殊榮。
在林振南辭世后王夫人終日愁眉不展,即使到了現在仍舊沒有走出來,平日里難得見到一次笑臉,后輩們費勁了心思也很難讓她放開。
這段時間李杰也不禁回想,自己平日里陪他們的時間實在太少,這些年大事一件接著一件,駕馭龐大的帝國看似風光無限,但是其中耗費的精力當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以李杰的武功、年紀有時仍舊感到有點精力不濟,一旦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不知道百姓要遭多少苦,這些年來李杰如履薄冰,正因為過強的責任心才導致他如此疲憊。
丁憂的這段時間恰好是給他放了一個大假,不過王夫人的精神狀態讓他有點擔憂,下定決心打算陪著她走完人生中最后的一段路程。
一個月前李杰便回復內侍,將自己的打算告訴前來的宦官,李杰仍然記得那位小黃門知曉他無意起復時一臉的難以置信,在小黃門的世界觀中對于李杰的決定實在無法理解。
林煥小心翼翼的來到李杰面前說道“父親,您真的決定了嗎”
李杰點了點頭,次子林煥相較于長子林焯略顯平庸,無論文武都差了一籌,不過相較于其他人來說還是十分優秀的,只不過他對于做官并不熱衷,因此這段時間一直在福州府陪著祖母。
“貞遜,你大母這樣的情況讓為父如何放得下心,這些年朝廷一切都上了正軌,為父歇息一段時間也沒有多大影響。”
丁憂結束已經是正德十三年,李杰已經人近中年四十有三,不過因為他早早武學先天,現如今看上去不過三十多歲。
離正德元年開海已經過了十三年了,在正德十年關稅收入正式超過鹽稅、漕運成為大明賦稅占比最高的一項收入,無數人盛贊開海的英明決定,朱厚照的威望也在那一年達到了頂峰。
有李杰的教導,朱厚照并沒有長歪,對于民生多有關注,繼承了弘治皇帝的優良傳統,勤勉政事,有朝堂上諸多的能臣干吏輔助,大明的國力蒸蒸日上,氣象恢弘,鄰國攝于大明國威紛紛稱臣納貢以求庇佑。
正德八年時,因為倭國海寇在海上數次挑釁,年少氣盛的朱厚照直接揮師遠征倭國本土,當時共計派出艦船三百余艘巡弋于倭國海岸,改進數次的永固將軍炮直接封死了倭國沿海,當時真算得上片帆不得下海。
一個月后,倭國派遣使臣向大明稱臣,自愿稱為大明的藩屬國,并承諾從此以后再也不敢劫掠大明沿海,自此沿海再無倭患,倭國船只見到懸掛大明水師旗的艦隊紛紛避退,生怕被誤傷,不僅僅大明打擊倭寇,倭國官方也嚴厲打擊禍亂大明的海寇。
當時朱厚照得知此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詔李杰入宮咨詢他的意見,問道倭國人像來反復,是否可信李杰直言只消大明一直領先于倭國,對方絕對不敢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