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驚訝的望了母親一眼,耶律楚材的回答顯然有些出乎了他的預料,這句話看似沒有表態,但是細細一品,不難發現,他這句話暗藏機鋒,大汗想立誰為繼承人,在蒙古高層并不是什么秘密,他這番回復無異于當眾打了脫列哥那的臉。
他為什么會這么做
耶律楚材本是遼國皇室后裔,八世祖是遼太祖長子東丹王耶律圖欲,耶律圖欲是中原文明的向往者,遼太祖死后,由于積極主張漢法,與力圖保持契丹舊制的遼朝高層發生矛盾,被迫逃到了中原,遼國滅亡后他們家族又歸順了金朝。
耶律楚材自幼在著濃厚中原文明傳統的家庭中長大,接受著漢族正統文化的熏陶,并且熟讀儒學經籍,從中汲取了大量地儒家知識,與中原傳統的漢族儒士并無本質區別,學成后他又在金朝出仕。
金宣宗南遷至汴京時,他被留在了中都,留守燕京的丞相完顏承暉任命他為尚書省左右司員外郎。
后來,蒙古大軍攻破中都,成吉思汗得知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遂派人向他詢問治國大計,一番言談博得成吉思汗的喜愛,被任命為輔臣,他跟隨成吉思汗東征西討,常曉以征伐、治國、安民之道,屢立奇功,備受器重。
窩闊臺即位后,耶律楚材同樣備受重用,官至中書令宰相,他積極恢復文治,逐步實施“以儒治國”的方案,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殫精竭慮,創舉頗多。
主要有保護農業,實行封建賦稅制度;改革政治體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對屠殺生命,保護百姓生命;禁止掠民為驅,實行編戶制度;反對撲買課稅,禁止以權謀私;主張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經典。
在蒙古內部他有著社稷之臣的美譽,窩闊臺汗九年嘉熙元年,1237年,他向窩闊臺建言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經過一番不懈努力,窩闊臺終于答應了他選用儒臣的建議,蒙古第一次大規模科舉取士正是由他推動的,因此他在中原儒生群體內非常有號召力。
這批中選的儒生當中也確實出了不少人才,如楊奐、張文謙、趙良弼、董文用等,他們有的人在窩闊臺時期就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些后來也都是忽必烈時代的名臣。
“額赫,耶律楚材這么做豈不是徹底得罪了脫列哥那難道大汗給他留了什么后手”
蒙哥之所以有此猜測并不是毫無根據,耶律楚材的兒子耶律鑄自幼就是和失烈門一起長大,兩個人情同手足,如果窩闊臺留下什么后招一定是在他的手上。
唆魯禾帖尼緩緩的搖了搖頭“誰知道呢,算了,這件事情還需從長計議,就算脫列哥那想要改立皇儲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做成的,倘若她真的有其他心思,日后肯定會征求我們的支持。”
蒙哥雙眼一瞇“額赫,那您打算怎么做是支持她還是”
知子莫若母,唆魯禾帖尼哪能不知道蒙哥的意思,他的言外之意是想要自己爭奪汗位,但是依照目前的局勢,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脫列哥那蠢歸蠢,但是窩闊臺一系的人馬并沒有放松警惕,一直提防著他們呢。
其實唆魯禾帖尼心里早已經有了決定,不論脫列哥那想擁立誰,她都會無條件支持,盡管她不通兵法,但是她此舉無疑是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從表面上看,她這是在討好脫列哥那,順便給未來的大汗送個人情,實際上卻是為了降低窩闊臺一系的戒心,只有窩闊臺一系降低了戒心,他們這邊才能不著痕跡的為爭奪汗位做準備。
其實,窩闊臺系和拖雷系之間的明爭暗斗早在成吉思汗時代便埋下了禍根,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各部,建立大蒙古帝國,但是由于蒙古國草創各項制度都不完善,其中繼承人選拔制度也沒有明確規定。
成吉思汗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木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幼子拖雷。
木赤在蒙古語里是客人的意思,成吉思汗早年間的妻子被仇家擄走了近九個月,后來其妻子在被成吉思汗救出后不久,生下了他們第一個兒子,也就是木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