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州一戰,蒙古人再一次遭遇滑鐵盧
不僅損失了三萬大軍,宗師高手也是損失慘重,其中最令人痛心的莫過于國師金輪法王也在陣亡名單之中。
李杰以一己之力獨抗四位宗師,如果以尹克西作為參考系的話,他最少具有七尹之力,蒙古人一方除了金輪法王具有25尹之力,其他宗師大多和尹克西水平差不多,戰力基本上在一尹之力到二尹之力之間。
這一戰,李杰獨自擊殺兩人,重傷一人,直接奠定了他天下第一的地位
天下間宗師高手雖然有強有弱,但是從未有過一人獨戰四人還能正面擊殺半數的案例。
復興軍歡天喜地,蒙古一方卻愁云慘淡,想要襲殺李杰的計劃正式宣告破產,只得灰溜溜的逃回草原深處。
這一戰最大的意義在于直接摧毀了蒙古人抵抗的信心,慶州一戰可是實打實的野戰,而且己方兵力數倍于敵方,就這樣還是輸的一敗涂地,自此蒙古人再也提不起南侵之意。
元春元年八月,復興軍兵分三路反攻蒙古,此戰共計斬殺敵軍六萬余人,宗師武者三人,先天武者百余人。
蒙古大將兀良合臺、阿術、阿里海牙、郭侃、張弘范戰死,這些人在歷史上都是為蒙古人立下了赫赫戰功的良辰名將,然而在這個副本里,他們再也不沒有機會繼續為蒙古人作戰了,永遠的長埋在了水豐草茂的查干木倫河岸邊。
經此一役,蒙古人的脊梁骨徹底被打斷,當李杰率領遠征軍班師回朝的時候,所過之處百姓全都歡呼不已,百官出城百里相迎。
沒過多久,這一戰的戰報便傳至大宋官家的案頭,如此的無敵之師,讓百官惶恐,天子懼怕,連蒙古人都不是對方的一合之敵,一旦對方騰出手來揮師南下,拿什么來抵擋對方
宋理宗看完戰報之后,心中無比悔恨。
悔不該當初招惹對方
悔不該不聽孟珙的建議
悔不該聯合蒙古人,再來一次聯盟滅金
理宗慌了,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連夜召集了眾臣前來商議。
汴梁城,李杰回歸之后,復興社的高層開始琢磨著,是時候拿下南方地區了,先前宋廷頻頻挑釁,如果不是社長想先拿下蒙古再攻趙宋,復興社早就派兵攻打趙宋了。
復興軍和蒙古大軍可不一樣,論陸戰他們有火槍、火炮,有精銳的軍士,論水戰,他們有鐵甲蒸汽船,有領先對方一個時代的火器,不論從哪一方面看,趙宋都沒有勝算,即便是同時攻打蒙古和趙宋,對于復興軍來說也不是什么難事。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身份問題,蒙古人在宋人眼里是外族,是韃子,而復興軍則不一樣,天下間誰不知道復興軍是漢人組建的。
在大多數宋人眼里,抵抗異族和抵抗同胞完全是兩個概率,一個叫侵略,一個叫造反,概念不同,抵抗力度自然不同,宋廷的昏聵早已引得百姓不滿,近百年間各地起義從未間斷過,只是那些人沒有復興社的實力,無法真正顛覆宋廷的統治。
南宋君臣自然懂得這個道理,近幾十年時間,自寧宗開僖北伐以來,國朝幾乎一直處于戰爭狀態,戰爭,打的就是國力,打的就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