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見義勇為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現象確實越來越少。
為什么見義勇為者越來越少
有人說道德喪失,有人說社會正義體制保障不完善,有人說現代人越來越冷漠,亦有人說是因為信任危機。
總之是眾說紛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且這也不是華夏的單一現象,全世界都是如此。
1964年在燈塔國發生過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件,后來大家稱之為吉諾維斯案件。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個名叫吉諾維斯的女孩在晚上下班的途中遭遇持刀搶劫,歹徒施暴長達半個多小時。
在這半個多小時中,至少有三十多名住戶聽到被害者的求救聲,甚至有人親眼觀看了很長時間。
令人吃驚的是在長達半個多小時的施暴過程中,竟然沒有一個人打電話報警。
后來,社會學家仔細分析了該案例,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實驗,而后得出了一個結論。
當發生了某種緊急事件時,如果有其他人在場,那么在場者所分擔的責任就會減小,也就是說目擊人數越多,試圖幫助陌生人的比例就越低,個人感到必須干預的壓力也就越小。
心理學上將其稱之為責任擴散效應,而見義勇為所面對的場景相對來說都存在較大的危險性,面對危機時,人會下示意的采取保守行為。
因此,不論古今中外,見義勇為者都很少,也恰恰因為稀少才顯得越發珍貴。
尤其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的劇變,傳統價值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競爭加劇,人際關系越發疏遠,還得加上西方思想的入侵。
另外,如今見義勇為的成本越來越高,很多明明是好心幫助他人,最后卻要承擔責任,這樣的案例在當今社會發生過太多次,以致于大家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大多會選擇明哲保身。
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趨利避害乃是人之本性。
社會中見義勇為的人越少,這種現象就越發珍貴,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扶不扶的問題,很多人遇到這種沒有生命危險的事情都會猶豫一二。
何況視頻中的那位見義勇為的男子,一不小心就會丟掉性命
光天化日之下,當街行兇,視頻中那個梳著大背頭的男子可謂是猖狂至極。
99的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退縮,剩下的1的人大概會有一半選擇報警,另外一半或許會挺身而出,而這部分人即使出手,也不一定能夠全身而退。
而視頻中呢,李杰不僅選擇了挺身而出,更是單槍匹馬空手制服了手持兇器的徐大炮。
后面發生的事情就更加令人大快人心,李杰以一敵二,干凈利落的擊倒了另外兩名悍匪。
如果不是有清市官方通報,只怕很多人都不會相信這件事。
其實,這段視頻之所以能夠引爆網絡,見義勇為大概只能占到一半的功勞。
另外一半則要歸功于民政局門口的那段視頻。
相比于傳統媒體,網絡自媒體的覆蓋面更廣、傳播速度更快。
當然,自媒體也不是沒有缺點,在如今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自媒體為了騙取流量,難免會泥沙俱下,良莠不齊。
這次事件引爆輿論的導火索正是一篇名為英雄不,偉大的背后都是苦難的公眾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