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還是帶上紅花吧
剛剛她也出錢了,我這樣吃獨食好像不太好。
雖說孟小杏家里和紅花家里是表親,但是兩家住的并不遠,平時走動的比較多,關系還算是親近,而且大姨家里人口多,日子比她家過得困難許多。
她平時好歹還能買點糖吃吃,解解饞,紅花和她一比,可就苦多了,一個月也不一定能吃上幾顆糖。
一念及此,孟小杏心里頓時改變了注意,打算待會帶上紅花一起去偷偷買汽水。
對,就是偷偷,大姨可是知道自己身上有錢的,她肯定不會讓自己亂花錢。
其實,這錢是孟小杏去掉路費剩下的錢,一毛錢也不夠回去的路費,與其回家上交,不如犒勞犒勞自己。
雖然孟小杏比紅花大幾歲,但是她虛歲才十二,你不能指望一個孩子有多強的自制力。
酸酸甜甜的汽水對于孩子的吸引力絲毫不亞于后世的肥宅快樂水。
三進的院子真走起來也不大,不一會兒就到了韓家,李杰在院子里沒看到韓母的身影,不過他看到了門口的路子正燒著水,估計老太太也沒走遠。
這年月,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在院子里找人,大吼一聲才是最佳選擇。
“媽我們回來了。”
蹬蹬蹬
話音剛落,屋內便傳來一陣腳步聲。
“大姐,你來啦,杏和紅花也來了啊,快進來,快進來。”
韓母和大姨是親姐妹,雖然大姨經常來打秋風,但是韓母卻絲毫沒有生氣,一臉熱情的張羅著她們進門,隨后又對著李杰吩咐道。
“春明,廚房里有涼茶,趕緊去給大姨他們倒上。”
“好叻,這就去”
韓母口中的涼茶不是后世那種廣東涼茶,只是單純的涼茶,和以后路邊兩分錢一碗的大碗茶一樣,就是那種放涼的茶。
等到明年,也就是78年,知青開始大規模返城,到時候四九城一下子就要多出四十多萬待業知青。
這些知青全都是年輕人,年輕人代表什么,火氣旺啊,如果不好好安置,保不齊就得出什么亂子。
各街道必須盡可能的想辦法,安置這群活力四射的年輕人,然后就有一個街道干部想起了帶領知青辦青年茶社,說是茶社,其實就是流動攤位賣大碗茶。
搞這個成本低呀,一個攤位放幾個碗,幾個大缸,再不濟放個幾大水壺也行。
兩分錢的定價也不貴,老百姓完全消費得起,四九城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起碼能設置幾萬個流動攤位,按照一個攤位兩個人的標準,完全可以解決近10萬人的就業問題,關鍵是大碗茶模式還可以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