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繁星點點,七十年代末的娛樂方式極為匱乏,沒有手機,沒有網絡,電視機倒是有,但是一臺12寸的黑白電視價格高達440塊,而且還得憑票供應。
即便是更小一點的9寸黑白電視也得三百多塊錢。
這個價格無疑是非常高昂的,李杰他們所住的院里連一臺電視機都沒有。
隔壁院里倒是有一戶吳姓人家買了一臺電視機,每天晚上吳家的小子都會把電視機搬到院子里,供整個院里的人一起看電視。
一邊看一邊納涼,一到點院子里圍得滿滿當當的,就跟后世的電影院差不多,然而不論是屏幕大小,還是節目質量都遠遠不如后世。
不過現在的人沒有經歷過信息大爆炸時代的洗禮,即便節目有些許簡陋,也是看的津津有味。
李杰既不想納涼,也不想去湊熱鬧,于是便躲在屋子里看看書,雖然他對接下來的高考信心十足,但是該復習還是要復習的。
原主的課本早就不知道被丟到哪一國去了,最近這段時間走街串巷除了收自行車之外,李杰也兼職收購一些古籍以及課本。
七十年代的教科書和后世差別還是挺大的,一些通用的知識點只需要稍微復習一下即可,那些后世沒有的內容尚需重頭學期。
好在這部分的內容并不多,也不高深,對于李杰來說幾乎沒有任何負擔,考個清華、北大基本上不是什么大問題。
忽然,玻璃窗發出一陣嘭嘭嘭的異響,隨即耳邊便傳來程建軍的呼喊聲。
“春明春明你出來一下”
自打上次從程建軍那里化緣之后,李杰就再也沒有和程建軍打過照面。
前幾天吃飯的時候,韓母無意間提起過程建軍的近況,這廝和原著中一樣,沒有選擇去義利食品廠當工人,還是去了鋼琴廠上班。
蘇萌的發展軌跡也沒有發生變化,她爸媽走了關系把她弄進了少年宮,當了一名老師。
至于,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進展,李杰壓根就沒有關注過。
“什么事啊”
程建軍坦言道“春明,通知你一聲,明天晚上知青聚會你得去啊”
知青聚會
這幾個字瞬間勾起了李杰記憶中在小清河插隊的場景,當時去小清河插隊的知青一共有小一百號人,其中既有高干子弟,也有普通工人家庭。
現在能夠組織起聚會,將大家全都召集到一起,除了那幾個高干子弟,只怕別人也沒那么大的本事。
劇中韓春明因為自己的工作問題不太好意思去,李杰倒沒有這個顧慮。
恰好他即將弄得大碗茶還需要一些人手,這群知青當中還有不少和自己一樣至今仍舊待業在家的。
另外,做這件事還要疏通疏通關系,韓家可沒有那個能力,知青中的那些高干子弟肯定有門路,而且李杰也不擔心對方奪走自己的榮譽。
畢竟這時候的同學情,知青情還比較純粹,李杰準備去找楊建華一起合作干這件事情。
楊建華和原主的關系很好,而且他父親的級別比較高,基本上不用擔心對方搶自己的功勞。
“好,我知道了,明天我會準時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