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一家茶攤的樣本實在太少,不具有普適性,唯有加大樣本數量,才能驗證報告的真實性。
如果后續的經營情況符合預期,哪怕比李杰他們的茶攤差一些也沒多大關系,只要能夠在養活員工的基礎上稍有盈余,大碗茶模式都是值得投入的。
不遠處的另外一家茶攤,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成立的。
和歷史上的大碗茶模式不同,現在開設茶攤的所有權都是國有的,茶攤上的人僅僅只是服務人員罷了,和供銷社里上班的售貨員一樣,拿的都是死工資。
雖然情況不同,茶攤上的人員積極性沒有歷史上的那么高,但是情況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糟。
新成立茶攤上的人員基本上都是,那些等待分配工作許久的年輕人,短時間內他們的工作熱情還是很高的,不會出現什么大問題。
其實,李杰率先拋出大碗茶模式,早就做好了遇冷的打算,現在所有的茶攤要么是掛靠在街道,要么是掛靠在服務公司,這種模式無法全力激發員工的熱情。
畢竟這個模式得以大面積推廣的根本原因全在個體經濟上。
這也是為什么后來國營飯店會被個體飯店打敗的原因,現在的國營餐廳基本上是門難進,臉難看,飯難吃,壓根就沒有顧客就是上帝的概念。
反正吃的都是大鍋飯,干多干少一個人,上司不會因為你的微笑服務給你漲工資,也不會因為你態度惡劣辭退你,頂多說你幾句。
鐵飯碗三個字可不是說說的,這一現象不僅僅只存在于餐廳、供銷社,而是各行各業的普遍現象。
前不久就有一外媒記者實地探訪過某家國營工廠,然后他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家擁有兩千多名工人的工廠,居然從來沒有解雇過任何一個人,并且這個職位還是可以世襲的。
這種現象在他的認知中簡直是難以想象的,但是在國內卻是普遍認可的,這時候的工作名額基本上等同于私人財產,有正式編制的職工,如果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吧工作傳給子女。
所以,李杰幾乎可以預見,大碗茶模式不會立刻迎來爆發,再過一到兩年,等到上面的意見趨于統一之后,它才會綻放出令人奪目的光彩。
事實正如李杰所料,那些待業許久的知青們,起初確實干勁十足,茶攤上的生意也很紅火,但是時間一久,大家的激情慢慢消退。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幾點原因,一是因為首批試點的攤位基本上都是開在了人流非常密集的區域,導致工作的勞動強度很大,幾乎從小忙到晚。
二是因為這份工作的收入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雖說要比普通的工作收入高一些,但是高的也有限,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以致于極大的影響了知青們的積極性,發展到后來,甚至有人嫌工作太累辭職的。
三是因為工作不夠體面,分配到茶攤上的知青全都是一水的年輕人,年輕人尤其好面子,給人端茶遞水說出去太跌份。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暫時這些問題尚未全面爆發出來。
轉眼間就到了除夕,這一天清晨,韓家的子女們全都趕到了家中,即便是已經出嫁的大姐、二姐也回來了,大姐、二姐和婆家商量好了,她們中午在娘家吃飯,晚上就回去。
大哥、大姐結婚結的早,如今孩子都能打醬油了,為了討母親開心,大姐還特意把兒子帶了回來。
一大家子人難得聚在一起,又恰逢除夕,韓母從早上起床開始,臉上的笑意就沒停過。,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