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李大有改變主意養羊,金灘村相繼又有幾戶村民也跟著改變了主意。
李杰收到他們提交的申請后,當天就將申請表轉交給了馬得福,讓他幫著給村民們去申請貸款。
一回生,二回熟,馬得福已經給十幾戶村民辦過助農貸款,相關流程早已了然于胸,而且上級對金灘村又格外的關注。
因此,貸款很快就發放到了農戶手中。
拿到貸款,村民們又把錢交到了李杰那里,委托李杰幫他們采購小羊羔,畢竟除了他之外,村里再也找不出比他更懂養羊的人了。
90年代初,市場經濟已然初現端倪,只要手里有錢,很多東西都能順利的買到。
資金一到位,李杰出門轉了一圈,就把羊帶回了金灘村。
人,都有從眾心理,第一批養殖戶和第二批養殖戶的人數加在一起,金灘村養殖灘羊的人數已經超過戶數的三分之一。
其他人一看左鄰右舍紛紛養起了羊,即便是那些極其保守的村民們,也按捺不住那顆躁動的心,想要試著養一養灘羊。
一來二去,村里的養殖戶數越來越多,僅僅半個月時間,就有超過十五戶人家向李杰遞交了申請。
一時間,養羊成了金灘村的潮流,如果哪家還沒養的話,那么這戶人家根本就不敢往人堆里扎。
因為一扎進人堆里,大家討論的都是你家羊咋樣了、哪里還有地方放羊、一天得喂多少飼料、一天喂幾次水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題。
養羊的人多了,金灘村周圍僅有的幾塊草地也跟著糟了殃。
這個年代的人,普遍都沒有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的意識,哪怕村里明令禁止,不準一窩蜂的到一處草地上放羊,但仍舊有人忍不住觸犯該項規定。
而且被抓住了,村民們的回答也是十分理直氣壯。
金灘村三月底才剛剛通水,水來了,吊莊戶才種上頭一茬地,此時天氣尚未入秋,地里種的糧食、飼料等作物也未迎來收獲。
然而,小羊羔可不管你地里有沒有收成,一旦你養了,就必須給它們喂食,要么喂買來的飼料,要么每天把他們趕到幾里乃至十幾里之外的草地上吃草。
是喂飼料,還是喂草
前者要花錢,后者是免費的,村民們自然用腳投票,即便草地離村里很遠,但為了節省點飼料費用,仍舊有許多村民不辭勞苦,每天早上趕羊,晚上收羊。
反正趕羊的活很輕松,只要稍加訓練,不用壯年勞動力出馬,女人、老人、孩子也能勝任。
村民們的小心思、小動作根本就瞞不過李杰,據他所知,五里之外的那塊小草地,已經被村里的養吃禿了皮。
可是,面對這種情況,他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
總不能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全都用來盯著村民吧
何況,如今國內的大環境大多如此,不僅老百姓,就是有些官員也沒有生態保護的意識,很多地方都遵循著先發展后治理的理念。
再過幾年,官方才會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納入戰略規劃。
此外,李杰之所以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最關鍵的因素是,這種情況并不會持續太久,等到秋天,地里收獲了第一批飼料,現今這種情況就會大為改善。
轉眼間,九月悄然而至。
這一天清晨,正在洗漱的馬得福忽然聽到身后傳來一陣干嘔聲,轉頭一瞧,只見水花正站在廚房門口,手扶著門框,對著干燥的地面干嘔著。
看到這一幕,馬得福連忙放下牙刷,快步走到媳婦身邊,一臉關切道。
“水花,你沒事吧”
馬得福一邊說著,一邊幫水花拍著背。
“嘔額嘔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