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
另一邊。
悠游上市之日,李杰這個大股東也正式走向臺前,秦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屢次提到他。
然后。
消息就傳開了。
對于國內的網友而言,‘陳潤基’這個名字并不陌生。
西八國人。
雖然是一個老外,但在大多人網友眼紅,他都是一個鐵好人。
人家是真讓利,真給實惠。
起亞汽車的員工待遇,在合資車企中,那是獨一份,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首選不是什么大眾、通用。
而是遠在鹽城的起亞。
三天后。
參加完慶功宴,李杰飛回了國內。
眼瞅著快到年底,銷售旺季來了,他必須回去坐鎮。
另外。
新廠的建造也要他盯著。
這次,除了拿新地建廠之外,起亞還收購了悅達的兩家工廠,一家是裝配線,一家是生產線。
收購之后再改造,遠比重新建一家工廠要快。
當然。
花費要高一點,悅達的部分員工也被并入了東風悅達起亞。
對于并入起亞這件事,悅達的員工那是舉雙手、雙腳贊成,并入好啊。
起亞員工的待遇,他們早就眼饞了。
這年頭,什么國企根本不吃香,在高待遇的合資車企、外資企業面前,他們都會選后者。
經濟上行期,國企、教室、公職人員都不是很吃香。
有能力的都出去闖。
畢竟,外面的收入上限更高。
回到鹽城,李杰先去了一趟在建的新廠。
是的。
即便購入了兩家工廠,起亞還是準備再建一座新廠,專門生產發動機的工廠。
設計產能是年產量30萬!
三廠產能:整車30萬輛。
二廠產能:整車20萬輛。
一廠產能:整車10萬輛。
三家工廠的產能合計60萬輛,這么大的產能,自然不是單純的滿足國內市場。
小西八本土的產能都被放到了華夏這邊。
無他。
便宜。
這邊的地價、電價、人工成本都低于韓國,這邊造一輛車,平均成本能降低兩倍多。
這還是扣除各種稅費、運輸等等成本之后的結果。
便宜那么多,誰都知道該怎么選。
未來,起亞韓國本部只會保留一些研發線,以及少量的發動機生產線。
零部件、總裝全在華夏這邊。
至于國內的那些員工,愿意來華夏工作的,這邊接收,不愿意的,那就拿一筆賠償。
不止起亞這么干,現代也準備這么干。
因為大裁員的緣故,小西八那邊的工廠內,一片‘哀鴻’。
不少人都舉著牌子抗議。
什么‘我們要吃飯’、‘我們要工作’之類的標題,隨處可見,這其中當然少不了媒體的身影。
……
起亞工廠。
“我們要工作!”
“我們要工作!”
“我們不出國!”
“我們不出國!”
隨著轉移計劃的公布,一些老員工,以及不愿意離開本國的員工組織到了一起,不停地抗議,抗議。
不遠處,毛賢敏坐在車里看著這一幕。
看著,看著,她的嘴角升起一絲笑意,開公司,哪有不裁員的。
陳道俊最初收購工廠的時候,她就覺得他的行為很幼稚。
海外建廠是大勢。
歐美國家都發生過的事,憑什么起亞能特殊?
資本都是逐利的。
有一片價格更低的淘金地,誰不愿意去呢?
只要把核心技術留住,剩下的一些技術含量低的業務,能轉的,全轉走。
“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