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次很少的。”
毛毛口中的18萬是指崔建的商演報價,不過,這個價格是有價無市。
大部分商家有這個錢都去找港臺明星了,在當下的環境里,哪怕是港臺二三線歌手,也比內地歌手有面。
之所以有這種大環境,一是跟港臺歌曲大行其道有關,二是崇洋媚外的風氣。
港臺地區的人均收入是內地的幾十倍。
三呢,是有意引導的結果。
畢竟。
香江回歸在即。
當然,這些事毛毛都是聽李杰說的,她原本只覺得太過份了,大家都是人,憑什么差那么多。
“是這樣的。”
李杰跟著附和道:“現在類似的商演市場很亂,有時候去了也不一定能拿到錢,拿到錢,也不一定能走。”
“不能走”
周母驚訝道。
“嗯。”
李杰多解釋了幾句。
“商演,或者說走穴吧,通常都是商家找到當地的穴頭,然后再由當地的穴頭找到燕京、羊城的穴頭。”
“再由穴頭找到歌手的公司或者經紀人。”
“如果是大城市,可能還比較好,但一些城市的穴頭通常都有一些黑色背景。”
“他們的路子野得很。”
“所以,現在很多歌星都是先看到錢再去,不過,這樣也有問題,那些穴頭、商家也擔心拿了錢不去,或者被騙。”
和其他行業一樣,商演、唱片市場也是在野蠻生長。
一個字,亂!
別說是90年代,便是千禧年,還是如此,后世,劉得樺去東北商演,不僅挨了耳光,人還被扣了。
而這,只是眾多‘沖突’的縮影。
“那還是你這樣好。”
周母感慨道:“那些錢,咱們不掙。”
“嗯,嗯。”
李杰跟著點頭,這份錢,他就是想掙也掙不到,畢竟,搖滾歌手的知名度遠不如通俗歌星。
一年到頭也接不到一份詢價。
而且,他也上不了電視、主流電臺,在大眾面前壓根沒有名氣。
沒名氣,誰找你
這樣的日常,其實也挺好。
發專輯的版稅已經足夠他日常使用,上不了電視、電臺,主流報紙,專輯封面、內部也沒有他的照片。
知名度不高,出門不用戴墨鏡、口罩,多好。
真要像《漫長的季節》里‘沈墨’那么火,出個門都麻煩的要死。
不一會兒,孩子醒了。
李杰和毛毛聽到哭聲,連忙抱起孩子去房間喂奶。
他們家是母乳喂養。
喂完孩子,李杰又給毛毛來了一套按摩。
多催催才能多。
而老周夫婦則是在客廳繼續看春晚,兩人一邊看,一邊聊天。
“現在真是時代變了。”
“你懂什么,這叫市場化改造。”
“還市場化改造,回頭把你的編制下了。”
聽到老周的話,周母瞪了他一眼。
“看你還改造!”
時間進入1994年,文工團改制的風也吹到了長安,市文工團也迎來改制的浪潮。
不過。
改制對他們這些‘老人’的影響不大,對于那些想入編的人,難度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