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
“要不,我們開始”
一個三十出頭的中年男子擺弄好錄音卡帶,然后將視線投在對面的李杰身上。
“行啊,隨時都可以。”
李杰點了點頭,坐在他對面的兩個人是《當代歌壇》的主編老柯和張國英。
《當代歌壇》是今年1月份剛剛創刊的一款流行音樂雜志,不同于《音像世界》,它更加通俗。
更像是一本八卦雜志。
專門記錄歌手的各種情報動態,兼顧介紹一些港臺流行歌手。
當然。
剛剛創刊的《當代歌壇》也采訪不到那些大牌港星,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誰說要采訪到本人才能寫稿的
港臺雜志、報紙上面有那么多‘八卦’,隨便搬運一點就行。
“卡子,你好,首先恭喜你歲末喜得貴子。”
按下錄音按鈕,老柯微微一笑。
“當了爸爸之后,現在的生活節奏是不是完全被打亂了”
“差不多吧,孩子不像大人,餓了、渴了、拉了、尿了,稍微有點不舒服就鬧騰。”
“之前我看你帶孩子的時候完全不像一個玩搖滾的‘忿怒青年’,這是不是孩子的緣故”
“也不全是,藝術和生活總是不一樣的,而且,搖滾樂也并不是單純的憤怒、叛逆。”
“怎么說”
“搖滾樂的叛逆,最初是音樂形式的叛逆,搖滾精神里的離經叛道,是指變革音樂,顛覆音樂,一開始和社會學也沒什么關系。”
聽到這種說法,老柯有點驚訝,這和他接觸到的‘搖滾歌手’可不太一樣。
國內的絕大多數歌手,誰寫歌不帶點憤世嫉俗,不帶點批判
不帶上這些,那都不好意思說什么我是玩搖滾的。
“能詳細說說嗎”
“就以70年代開始流行的朋克為例吧。”
這東西如果詳細說,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畢竟,它涉及到搖滾樂的起源和發展。
“當時搖滾樂流行的是前衛搖滾,這是一種融合爵士、古典、民間、世界元素的搖滾樂,分支很多,有交響搖滾、藝術搖滾、數字搖滾等等。”
“前衛搖滾意圖擺脫流行音樂的公式化,但它非常注重技巧,它需要非常高的音樂素養和器樂演奏技巧,就像交響樂那么華麗。”
“接著,朋克浪潮的興起就是為了打破這種復雜、華麗的搖滾樂。”
“對比繁復的前衛搖滾,朋克是一種極致的簡單化音樂,常用的三和弦套路,普通人練上兩三個月就能上手。”
“朋克的興起,大大的降低了搖滾樂的門檻,讓它回歸原始。”
“畢竟,搖滾樂誕生之初是一種平民音樂,如果沒有二戰后大規模崛起的工人階級,也就沒有搖滾樂的繁榮。”
“搖滾樂是一種平民音樂嗎”
老柯不太了解西方搖滾音樂史,他總覺得這不太對,國內玩搖滾的,有幾個是平頭老百姓
普通家庭的人,怕不是連電吉他、音箱、效果器都配不齊,甚至連這種音樂都接觸不到。
“現在的國內不是,但遲早會的。”
關于這個話題,李杰沒有聊太多,這東西真說開了,那得罪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搖滾樂作為一種叛逆的音樂流派,本來應該是草根階層挑戰主流文化的象征。
但在國內,它是一小部分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用來表達各種思想、意見的工具音樂。
比如,第一批接觸搖滾樂的都是大院子弟。
哪怕是70年代,依舊不妨礙他們聽搖滾樂,看外國電影,崔建也是其中的一員。
然后是第二批搖滾音樂人,他們大多都是來自藝術家庭。
比如西北鼓王趙牧陽,他父親是歌劇編劇,鮑家街主唱汪鋒,他爹是海政歌舞團長號手。
何永他爹何玉生是‘弦圣’韓德福的弟子,在中央歌舞團彈撥樂器聲部當了30年部長。
超載樂隊的主唱高琦他爹是中央音樂團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