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錄一遍試試,如果狀態不好,明天再來。”
見狀,任閑齊稍作準備就走進了錄音棚。
結果才唱兩句,李杰的聲音就傳入他的耳中。
“停,聲音太干,調整一下。”
緊接著,一次次叫停。
“夜深了不是嘆息,你的氣息要往下沉一點,口腔打開,帶一點點鼻腔共鳴。”
“……”
“是鼻腔共鳴,是這樣,夜……深……了,明白”
……
“停,你還不想睡,聲音要虛一點。”
“對,就是這樣。”
“……”
“停,尾音往上調一點,帶點心酸。”
“……”
“停,副歌部分發音位置錯了,共鳴要在上頜,不是喊,不是單純用嗓子唱,是推出來的感覺。”
“……”
類似的情形整整持續了七天。
前三天是斷斷續續的錄,后面三天是一口氣錄,錄完再找問題,最后一天,任閑齊以為要過了。
然而,還是不停的調整。
“不是你的,就別再勉強,
不是你的,就別再勉強。”
又唱了一遍,任閑齊已經下意識做好了再重唱的準備,但耳邊卻傳來了意外的聲音。
“好,這一遍很好,很完美,過了!”
話音剛落,任閑齊心中一振。
過了!
過了
真過了!
七天,整整七天,一遍又一遍,他都快被打擊的沒有自信了。
‘周老師’的要求太高。
要求高不可怕,可怕的是各種演唱技巧,人家是信手拈來,情緒給的也很到位。
換而言之。
人家自己也能唱《心太軟》。
這就不一樣了。
很多幕后制作人不是不想發歌,而是嘗試過,失敗了,然后才轉型幕后的。
畢竟,歌手可比幕后人員掙得多。
拋開一部分不喜歡拋頭露面的制作人、詞曲創作者,稍微有點機會的人,都想走臺前。
不多時,走出錄音間,任閑齊作為聽眾重新聽了一遍自己錄的歌。
聽完之后,他當即起身,鞠躬道謝。
“周老師,謝謝,謝謝您!”
說話時,他的嗓子還有一絲絲緊繃和異樣,而這種異樣,恰好是李杰需要的。
不是他故意‘折磨’任閑齊。
“別搞那么客氣。”
李杰笑著擺了擺手。
“大家都是同事,你別怪我罵你就行了。”
“怎么可能。”
任閑齊連忙解釋道:“我感謝還來不及呢。”
“小齊,別那么緊張。”
賈敏樹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卡子不是那種斤斤計較的人。”
旋即,他低頭看了眼手表。
“時間差不多了,為了慶祝錄制完成,我請大家吃飯。”
12月的燕京已經入冬,這么冷的天,自然要吃火鍋,跟毛毛打了個電話,李杰便跟著老賈他們殺去東來順。
剛到沒一會,張裴仁也來了。
看著他一副愁容的樣子,賈敏樹意外道。
“老張,你這是”
“唉,別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