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年入千萬
“祝你,踏過千重浪,
能留在愛人的身旁,
在媽媽老去的時光,
聽她把兒時慢慢講,
也祝你,不忘少年樣,
也無懼那白發蒼蒼……”
燕京電視臺中秋晚會,毛阿閔以一曲《人世間》博得滿堂喝彩。
這樣既有煙火氣,又有情懷的歌曲,最是戳中各大晚會的心頭。
雖然毛阿閔現在不是體制內的晚會選手,但她的老師是谷建玢,她本人還是青歌賽出身。
她是第二屆青歌賽通俗組的銅獎。
第二屆,可謂是大神如云。
董文花、閻維聞是那一年民族組的銅獎,通俗組的銀獎是韋瑋。
還有一位是不能提的名字。
她們除了是青歌賽選手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晚會歌手。
80年代,歌手想出頭只有一條路。
那就是走青歌賽。
其他的路?
不能說沒有,只能說狹窄到無法通人,非正規軍的草根歌手只能混跡于酒吧。
而青歌賽的參賽者都是各地文工團的選手,沒有編制,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
80年代歌手的成名路線基本是文工團→青歌賽→各種晚會→春晚。
上春晚,基本意味著熬出頭。
因為80年代的娛樂活動太少,春晚的曝光度、加持能力是二十年后的幾倍,甚至是十倍。
直到90年代初,國內樂壇的現狀依舊是這般。
樂壇格局真正發生變化也就是這兩年,以93年簽約制的實行,94新生代的崛起為標志,流行歌手們終于找到了出頭之路。
但。
這條路依舊很窄。
大量的新人苦于沒有曝光的機會,很多在燕京追夢的人,做夢都想求上一紙合約。
只要給機會,簽賣身契都行!
新人有新人的苦,像毛阿閔這種成名歌手,也有很多煩惱。
總不能一直吃老本吧?
華星那張專輯,效果平平,直到唱了這一首《人世間》,她的煩惱全部消散。
不僅業內夸贊一片,外界的反應也是十分熱烈。
一首歌讓她的事業煥發了第二春。
各種晚會、商演的邀約,紛至沓來。
特別是商演,價格行情都看漲了。
今年上了春晚之后,漲的只會更多!
毛阿閔煥發事業第二春的同時,李杰也在圈內變得‘炙手可熱’。
晚會歌手雖然不缺曝光度,但缺作品啊!
大部分人登上晚會唱的都是‘老歌’,新作品,很少。
寫得好的,更少。
像李杰這樣能量身定制的,更是少之又少。
從前,李杰即便已經在搖滾樂、流行圈聲名鵲起,但晚會歌手和流行歌手是兩條路。
流行樂?
那跟他們不是一個賽道。
而且,流行歌手在主流圈子的地位普遍偏低,不少人根本瞧不上。
畢竟一個是唱歌的,一個是歌唱家。
鄙視鏈,無處不在。
但。
一首《人世間》改變了主流認知。
嚯。
連這種歌都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