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墻內也要香了
《東方天才藝術家的勝利:周利軍攜手倫敦愛樂,征服英倫現場!》
《來自東方的藝術天才:雷丁音樂節見證搖滾與交響完美融合!》
《東方神秘搖滾破壁:周利軍專輯銷量飆升10萬+,雷丁庫存告罄!》
《滾石大將周利軍揚威英倫:雷丁音樂節引發銷量爆炸!》
《華語之光:周利軍雷丁震撼演出,《新世紀》引樂癡狂歡!》
《華語音樂新篇章:周利軍征服英倫!》
《……》
一場音樂節,倫敦當地的電臺直接爆了。
不論是正兒八經的bbc,還是海盜電臺,這幾天都有人要求點播李杰的《新世紀》。
交響搖滾其實不太新鮮,60年代就有歐洲樂隊玩過,當時也形成了一股風潮。
和搖滾樂在國內的處境類似,當然西方搖滾樂也希望得到主流的認可。
跨界和交響樂團合作就是一些樂隊的嘗試,畢竟,古典樂是藝術,是高雅,要蹭一蹭。
后來雖說也涌現出大量的作品,但精品之作,太少,太少。
精品數量少的原因也很簡單。
太難了。
大部分搖滾樂手都不是特別精通古典樂的作曲,古典樂和搖滾樂作曲都叫作曲,內里卻是天差地別。
同理。
那些精通作曲的古典指揮家、作曲家,他們對搖滾也不是特別擅長。
像《新世紀》這樣成建制的上百人樂團共同演奏,并且質量超絕的作品,可謂少之又少。
帶鷹又有什么‘紳士’之名,古典樂又相當有逼格,如果是普通的搖滾樂,那些紳士可能不太感興趣。
和古典樂合作的搖滾樂,那就叫藝術,不再是下里巴人的東西。
這不。
連傲慢的bbc都低下了頭顱,開始播放《新世紀》,還是從頭至尾的連環播放。
滾石看見這架勢,立刻狂買通告。
香江?
買!
寶島?
買!買!
日韓?
買!買!買!
想當年,70年代末,坂本龍一的y.m.o樂隊憑借新潮的電子樂風靡歐洲,日本那邊也是狂買通告。
不過。
這支樂隊存在的時間很短,78成立,80年闖入國際樂壇,83年解散。
雖然時間短,但樂隊成員細野晴臣、坂本龍一、高橋幸宏都是日本樂壇的大手子。
這一回,李杰也收到了不少巡演邀約。
都是英國當地的各種音樂節,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一個音樂節是格拉斯頓伯利音樂節。
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露天音樂節。
大。
它是真的很大。
十幾萬人的音樂節。
十幾萬聽著不多,但十幾萬人同時放在一塊,那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
它的名氣也要比雷丁更高一點。
大多數知名搖滾樂隊都曾經在格拉斯頓伯利音樂節表演過。
但。
它的舉辦日期要比雷丁更早一點,它是六月份舉辦,對方的邀約是指明年的音樂節。
這個邀請,李杰接了。
因為效果太好。
僅僅這一場音樂節,至少能給他帶來20-30w的短期銷量,長期銷量肯定會破百萬。
以100萬張計算,李杰能收到246萬的版稅收入。
后綴是英鎊。
1998年,英鎊還是很值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