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就是其中的一員。
“哦,那咱們先買票。”
張輝女友覺得竇威不去,好像也沒什么大不了,帥又鄭均,才有周利軍,完美。
要是周利軍長得更帥一點就好了。
當然。
她不是說周利軍不帥,頂多只是小帥,氣質方面有加成。
硬帥的話,跟鄭均、郭富成、黎民這一類大帥哥比,還差了點意思。
但。
人無完人。
才華也很重要。
綜合來看,周利軍要完爆那些帥哥,氣質、才華方面,他們差了太多。
“你好,買兩張郭富成演唱會的甲類門票,再買兩張北戴河音樂節的門票。”
不一會,排到售票窗口,張輝一邊掏出錢包,一邊道。
“郭富成甲類票,1000一張,兩張兩千塊,北戴河音樂節……你等等……”
售票人員熟練的報出郭富成演唱會的門票價格,畢竟,最近這段時間來問的人太多了。
當提及北戴河音樂節時,她翻了一下表格。
“北戴河音樂節只有一檔,100元一張,一張管一天,三天的聯票,230塊一張。”
“一百?”
聽到這個數字,張輝有點驚訝,不是覺得太貴,而是太便宜。
那么多大咖,只要一百?
上面寫的很清楚,這是一場萬人演唱會,一百一張,一萬張門票才一百萬。
能回本嗎?
張輝不是那種什么都不懂的小白,看過很多演唱會的他,稍微知道辦一場演唱會的成本。
就說首體的租金,不同的時間段,辦一場租金要30-50萬,然后是音響系統、燈光、舞臺架構、視頻、演出費、安保消防、宣傳推廣、票務發售等等。
辦一場成本保底要2-300萬左右。
如果請大咖,出場費越貴,成本越高。
北戴河那邊辦一場音樂節,即使租金比首體這邊低一點,一場辦下來也得2-300個吧?
畢竟請了那么多人。
這不僅是歌迷的疑問,很多業內人士也奇怪,定價那么低,能掙錢嗎?
掙錢?
當然掙不了什么錢。
但,也沒有虧太多。
李杰又不是那種小白,定價100塊,他只是給音樂節定個調。
音樂節就不要搞什么高價票的套路。
就國內的演出市場,定價動輒幾百、上千塊,那是普通人能消費的嗎?
2000年燕京的人均月收入是多少?
對比95年的679元雖然翻了倍,達到了1311元,但這是平均數,大多數人都拿不到這個工資。
即使能有這個收入的人,看一場演唱會也不是一件小事。
兩張看臺票都得干掉半個月的工資,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不心疼嗎?
反正李杰沒把價格定高。
一百塊一張,其實都有點貴,但再便宜也不行,再便宜,后面辦音樂節都得虧本。
后面的音樂節,他可不會每次都投入五百萬那么多。
頂多2-300來萬。
以這次的音樂節為例,三天的門票收入大概能有260萬左右,扣除代售,能入賬220萬左右,然后贊助費收個幾十萬,現場攤位收點錢。
周邊再賣點錢。
七七八八算下來,音樂節基本不會虧本,如果影響力抬升,僅憑贊助費就能回本。
當然。
前面幾屆即便虧本,李杰也能接受,從無到有的培育一個品牌,難道不需要花錢嗎?
這一天,李杰和李戒、沈黎揮一起聚在一起,他們在算音樂節的虧損。
“軍哥,目前贊助費找到了,一共三家品牌,其中,百事可樂愿意給50萬,喜力啤酒愿意給20萬現金,以及20萬的啤酒。”
“最后一家是雅馬哈,他們愿意提供所有的樂器、音響設備,包括運輸、安裝費用在內,都是雅馬哈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