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鄭均發行的那張《鄭均=zj》,賣的倒不錯,那首《流星》挺好聽的,有不少歌迷喜歡。
老孫依稀記得,《流星》是翻唱自國外的什么歌。
《流星》翻唱的是酷玩樂隊的《yellow》,不過,這是百代要求鄭均翻唱的,主要是為了推廣酷玩樂隊。
至于,把鄭均打造成什么國際藝人,那都是畫大餅。
鄭均自己也沒想過那回事。
出海,不累嗎?
他既然沒有周利軍那個牛逼,又不想年頭忙到年尾,還是歇著吧。
他又不是不了解國外的環境。
他的英文賊溜。
當年,如果沒有成為歌手,他大概會成為一名留學生。
累?
李杰還真的一點都不累,相比于海外專輯宣發,摩登天空的事,他反而更上心一點。
海外銷量的好與壞,他只有一個態度。
愛賣賣。
不賣拉倒。
就是這么硬氣!
與之相反,摩登天空的那些事不能這么干,發掘、培養一家獨立廠牌可比寫歌累多了。
這不。
今年的音樂節又要辦了。
第二屆摩登天空音樂節的舉辦地點不在燕京,也不在申海,而是選擇了搖滾重鎮金陵。
是的。
經濟更發達的申海,反倒不如金陵。
那里太小資。
什么華夏搖滾?
土搖罷了!
這句話也不完全錯,有些樂隊的編曲,確實很爛,非常爛,爛俗至極!
類似的現象后來還蔓延到了電音圈。
那曲子,土嗨土嗨的。
李杰要做的就是培養一些有潛力的樂隊,編曲什么的,可以學。
國內在音樂基礎教育這一塊,的確不怎么樣。
什么音樂課?
音樂老師今天生病了,上數學!
上語文!
上英語!
沒有足夠的土壤,自然培養不出足夠多的優秀人才,90年代,國內經濟又不太好。
學音樂的,基本都是有錢人家的小孩。
基數太少。
而且,這些人也沒有必要靠音樂為生,很多都是學一學,培養一下小孩子的興趣。
堅持下來的,少之又少。
很多想學,想進入行業的人,反而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錢去學。
如今在燕京混的樂隊,不少人都是‘二把刀’,混子太多。
所以。
李杰在投資摩登天空之后,又大手一揮。
迷笛。
投!
師資給我加碼!
不能憑熱愛,不能用大義綁架那些老師,那不成了道德綁架?
夢想要有,面包也要有,總不能讓別人白打工。
樂器也給我買起來!
李杰再次發動‘面子果實’,從雅馬哈要來了大批的贊助,鼓、電子琴、吉他、貝斯,統統贊助。
鼓,20套。
電子琴,40架。
吉他、貝斯各30把。
音箱贊助了十幾套,如果全靠買,價值幾十萬,雅馬哈本來是想贊助一百萬的。
但,李杰沒要那么多。
要太多了,它沒地方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