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搖滾男歌手。
最佳搖滾歌曲。
最佳搖滾專輯。
“最佳新人?”
張輝看著報紙上的新聞,忿忿道。
“這也太欺負人了吧,軍哥都出道多久了,還給一個什么最佳新人的獎?”
“額,有總比沒有好吧?”
一旁,張輝的媳婦一邊忙著看網頁,一邊道。
“我昨天還看了一個報道,說什么最佳新人和年度制作,年度歌曲,年度專輯,還有最佳新人是什么四大通類,是關注度最高的獎。”
“不對啊。”
張輝忽然驚覺。
“世界這張專輯都發行那么久了,怎么入圍了?”
“這里寫了。”
張輝媳婦指著新瑯網的一篇報道。
“《世界》這張專輯在國內發行的更早,然后是先英國,歐洲,去年才在美國發行。”
“所以,它的入圍沒問題,格萊美是按照當地發行日期算的。”
事實上,如果李杰前面幾張專輯早在北美市場發行,早點報名格萊美,這個提名還要更靠前一點。
格萊美是美國國家錄音藝術與科學學院于1958年創辦的音樂類獎項,與奧斯卡、艾美獎、戲劇類的托尼獎,并稱為美國演藝四大獎。
雖然它是美國本土的獎項,但就像奧斯卡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一樣,格萊美也是全球關注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音樂類獎項之一。
入圍格萊美,不亞于《臥虎藏龍》提名奧斯卡,以及電影作品入圍歐洲三大最高獎。
千禧年的前十年,不論是歐洲三大,還是奧斯卡,乃至金球獎,基本只要是歐美的獎項,在國內的影響力都不小。
連日韓的獎項都能吹一吹,更別提首次入圍格萊美。
這一次,連官媒都正面進行了報道。
不再是之前那樣遮遮掩掩,而是大大方方的報道,燕京電視臺、申海電視臺、光線傳媒等等電視頻道都進行了報道。
“額,你不去嗎?”
聽到李杰的回答,李戒瞪大眼睛。
那可是格萊美啊。
音樂圈最牛逼的獎項。
中歌榜、東方風云榜跟人家差了幾層樓呢!
“就是個湊數的,干嘛去?”
李杰一邊不緊不慢的沖茶,一邊道。
“杰哥,你不會以為格萊美沒有內幕吧?”
“有嗎?”
“當然有。”
對于李戒的想法,李杰不覺得奇怪,現在很多人都對那些獎帶著濾鏡。
什么歐洲三大,什么奧斯卡、金球獎,什么格萊美,跟金雞、金馬、金像獎沒什么區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不公關還想拿獎?
有機會,但概率不大。
當然。
區別也有,只是吃相的區別,有些獎會為了公平,犧牲一些公關對象,偶爾公正,偶爾偏一點。
像格萊美這種公關,如果沒有一個大的唱片公司,沒有一支合格的公關團隊。
恐怕很難拿獎。
入圍≠拿獎。
前者基本比較公允,能入圍的都沒有太大的爭議,即使有,也不是太多。
能不能拿獎,那是另外一回事。
而李杰,他在海外發行走得全是代理模式,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公關團隊,別人憑什么把獎給你?
“這是滾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