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惠來小院的第二天下午,李夜就開始了在般若寺后山撿柴。
上次先生離開時就帶走了李夜身上穿著的玄鐵甲,說是要給他打造重劍。
現在的李夜是無重一身輕,修行無相法身的他能輕松地抗著三百來斤的干柴回到小院。
花了四天的功夫將廚房邊上空間堆滿,房門外的屋檐下也整齊也堆放著劈好的木柴。
這些日子,般若寺的天空飄起了毛毛秋雨,溫暖而濕潤的環境,令后山的松林里開始有松茹生長,
這讓撿柴的李夜生里暗暗高興,心想再等幾日就有蘑菇摘取,采回來后可以曬干后留著冬天里煮湯。
可以送給寺里的齋堂,也可以送給北坡玄天觀的先生和沐沐。
想著在天山上摘蘑菇的日子,李夜小小的心里難免有一些懷念。
想著當初遇見沐沐,也是因為在摘蘑菇的時候睡著了的種種往事,不經意見,已經過去年幾年。
自己和沐沐都在慢慢地長大,從童年變成了少年。
心道自己得多摘一些,改天等先生和沐沐過來,可以分一些給他們帶回玄天觀里煮湯也是一件不錯的享受。
至于分給寺里的齋堂,估計一頓飯下來只能煮一鍋蘑菇湯,給寺里的師兄們嘗嘗新鮮了。
......
拎著自己前些天編織的竹筐,行走在松林間,正低頭尋打蘑菇,樹林外面忽然傳來二個人的聲音.
其中一人的聲音平淡,而另一人的聲音里面明顯有一絲復雜的情緒,兩人邊走邊嘀咕,漸漸靠近了李夜。
“師兄,我聽惠明大師說你最近心亂了,是怎么回事?”
“哪里有哪回事,我只是這些日子有些秋睏,提不起精神。”
“師傅說你經常在大殿外面的蓮花池邊,一坐就是幾個時辰。”
“難道你不覺得蓮池里的殘荷不可憐么?”
“哪里能看出可憐來?只是秋天的原因,待到明年夏天還不是會重新生長起來,開的蓮花難道不如今年?”
“你還小,有些道理不會明白,等長再大些才會懂。”
李夜抬眼望去,自己的下方走來二位僧人,一個長得清瘦約十六七歲,另一個跟自己差不多的年紀,只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小胖子。
二人都身著灰布僧衣,各自手里也拎著竹筐,想必是跟自己一樣,來到后山的松林中尋蘑菇摘回寺里。
“兩位師兄下午好,你們二人難道也是來山間摘蘑菇么?”
李夜微笑著跟兩人打招呼,眼睛卻在四下張望,想要發現草叢里的小蘑菇。
正在說話的二位僧人抬頭頭望去,只見隔著數丈遠的松林間站著一個臉色淺灰的僧人,小和尚小聲跟清瘦的僧人嘀咕了幾句。
“原來是寺里新來的師弟,我叫無心,這是我的師弟無憂,我們閑來無事,想摘些蘑菇回寺里煮些湯來嘗鮮。”
清瘦的年輕僧人淡淡地回道,臉上看不出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