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主蕭雅出嫁之日,身在北境的秦灼讓馮飛翼、何正等人從北明城出發,意在他們入西南之地前將其截住。
又數日。
皇帝連發九道圣旨,召秦灼回京,她都無動于衷。
這些圣旨全都在壓在了宋文正的刺史府,大殿下和她身邊的人都不急,急壞了宋文正宋刺史。
正月的最后一天,他接到了一封密信,是高慶忠高將軍派人送來的。
宋文正把信拿在手里也不敢拆,連忙吩咐下人:“讓公子過來,快,要快,讓他馬上來。”
“是。”下人連忙應聲去找宋旭。
片刻后,宋旭匆匆趕至,“父親,父親何事如此急著尋我?”
“信,高慶忠的信!”宋文正把還沒拆開的信件直接遞給了兒子,“數日前,京中傳來消息,說皇帝讓高慶忠帶著三萬人馬來北境接掌兵權,現在高慶忠的事送到為父手上了,只怕是人馬上就要北明城了!”
宋旭接過信件,看了看,皺眉道:“高慶忠的信?”
“高慶忠這時候派人送密信給我是什么意思,還不明顯嗎?他就是想試試我是站在哪邊的……”
宋文正講了一堆,最愁的是北明城前后有臨陽關,秦灼的七萬兵馬,如今后頭來了高慶忠,三萬兵,不算多,但真要打起來,北城門可就遭殃了。
高慶忠派人送信與他,便是有讓他及早回頭的意思。
“父親站的是百姓民生!”宋旭捏緊了那封信,“高慶忠是什么人?高妃的哥哥,若不是三皇子突然被找回來,他還不知道在哪個山頭當土匪,如今她妹妹母憑子貴封了妃,他憑著妹妹做了將軍,竟也打起了當外戚的主意!”
宋旭道:“這信不能拆,父親與我速去驛館,報于大殿下知曉,讓她早做應對。”
宋文正還想再說什么。
但宋旭態度十分明確。
他早前已經聽了這個兒子的意見,迎大殿下入北明城,如今高慶忠再來,也已然晚了一步。
宋文正只得同宋旭一道去了驛館。
而此時,驛館,議事廳內。
秦灼和晏傾還有謝無爭等人,都坐在廳中。
暗探來報:“高妃的兄長高慶忠帶著皇帝給的三萬人馬,將至北明城!”
皇帝這次是鐵了心要讓秦灼交出兵權。
為此,愣是東拼西湊出來三萬人,給高慶忠壯膽。
這個高慶忠以前是個將門之子,后來落草為寇,占了好大一片山頭。
高妃被接入宮中不久,這高慶忠也被招安了,以前諢名高老大,這‘慶忠’二字還是皇帝給他封官的時候新起的。
按說,有高慶忠這樣做匪寇的哥哥,高妃那個山野獵戶之女的身份也著實有待推敲。
但皇帝不細究,底下的臣子也就不敢多說。
秦灼輕撫著腕間紅絲,笑道:“讓他來。”
如今她坐鎮北明城,高慶忠敢不敢進城都得另說。
若他不敢進城,這氣勢便輸了。
縱然有三萬人也是一盤散沙。
若他有膽子進城,到了她的地盤上,也得由著她的意。
晏傾也是神色如常,淡淡道:“三萬人,加一起,我軍便有十萬之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