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的寒轍,雙眼甚至都已經開始漸漸發光了,只見他繼續說道:“黑鱗鎖子甲,顧名思義,便是由黑鱗編織而成的鎖子甲,而這里的黑鱗,指的便是這套鎖子甲上的圓環,每一個圓環都是魚鱗大小,而且經過了特殊的淬火處理,本身就是黑色的!”
“這樣的鎖子甲,若不是有極大戰功的武將,一般的武將,是絕對沒有資格穿上它的!”寒轍說到這里,也越發更加確定,這個墓室里的干尸,絕對是三國時期蜀國的某個知名武將!
可是,這個武將又會是誰呢?
蜀國立過大功的武將,如果真的要算的話,那幾乎叫得上名字的武將,幾乎都曾經立過大功,而這個墓室里的刀,別說是三國時期了,放眼望去,整個蜀國用過刀的武將,那也是很多的!
但是,若是把立過大功,和用刀這兩個條件結合到一起的話,那范圍應該也可以縮小一些。
再次看了一眼石臺東南角的蠟燭,和棺槨里的干尸一眼,發現都沒有什么異常之后,寒轍就這么坐在石臺上,開始思考起了這具干尸可能的身份。
寒轍首先想到的,便是三國時期的一員猛將,魏延,當時劉略入川時,魏延因為立下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而后劉略又攻下了漢中,更是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鎮守漢中。
隨后,魏延駐守漢高級守衛員近十年,之后,便是和諸葛亮屢次出兵北伐,功績也是十分的顯著,只是,當時魏延一直向諸葛亮求兵,讓他統領一萬名精兵,但是諸葛亮一直不同意,致其心生不滿。
之后,諸葛亮過世,魏延和楊儀矛盾爆發,相互爭權,后敗走,但是卻被馬岱所斬于馬下。
但是分析到這里,寒轍卻是搖了搖頭,魏延和諸葛亮有一定的矛盾,死后被安葬在諸葛亮的墓里,雖然有違他倆之間的關系,但是也不是沒有可能。
其次,便是之前寒轍推測的王平了,當時在從龘國歸降劉略之后,跟隨著諸葛亮一同北伐時期,與馬謖一同守街亭,之后深得諸葛亮的器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
可以說正是諸葛亮的提拔,才讓王平在三國時期能有如此的成就,可是隨后想到了王平的死亡時間,寒轍卻是又搖了搖頭,否定了這個可能性。
根據歷史記載,在諸葛亮死后,王平鎮守漢中,直到延熙十一年,才去世,難道王平是在多年去世之后,才安葬到武侯墓里的?這更不可能了!
最后剩下的,便是關興和馬謖了,兩人都是在諸葛亮的麾下立過赫赫戰功,而且重要的是,關興正是和諸葛亮一同死于234年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時期!
但是要論立下的軍功,關興又是幾人中較少的,而馬謖則是才氣過人,計謀深刻,諸諸葛亮向來對他最為器重,每次接見馬謖的時候,都是要從白天談到晚上。
不過寒轍最后還是排除了馬謖的可能性,因為,馬謖并不是武將。
經過了一番思考之后,寒轍最終還是將可能性放到了王平,魏延,關興,這三個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