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是草原部落不愿意投降,而是要付出的代價太大,雙方之間根本沒有信任。他們本身實力弱小,又畏懼隋人包藏禍。一旦來到了大隋的地界,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而大隋也擔心這群人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不愿做東郭先生。
被隋人接納的難度太大,其實也證明斛律部的幸運與厲害。自從步迦可汗戰敗之后,草原環境日益艱辛,希望投奔豐州的部落不知凡幾。這些部落不敢貿然前往隋人地界,所以更想走通斛律晟的關系,來達到進入草原的目的。
只是外來的部落跟斛律部本身就是競爭關系,而斛律晟也知道他這位兄長不是很喜歡胡人,因此從沒敢在其跟前提過此事。
伏延旺榮作為一個小部落的族長,雖然看似很尊貴,其實比個大隋的破落戶也好不到哪里。整個伏延部更是窮困不堪,大部的產出都要供奉給盟主禿發部,經過幾個月的消耗,幾乎山窮水盡。
伏延旺榮知道突厥是顧不上他們,因此他希望能夠投奔大隋,被允許在隋境放牧,到時候也能夠填飽肚子,保住部落。
往日走不通斛律部的路子,但現在不是有斛律晟的妹妹(伏延旺榮把斛律敏兒當成斛律晟的妹妹了)。只要她能幫著說通斛律晟,投奔大隋也有了可能。哪怕大隋不接納他們,他們投奔斛律部,也能進入豐州不是。
因此現在伏延旺榮把斛律敏兒當祖宗對待。
當然伏延旺榮也擔心若是豐州軍不接納他們,他人投奔了斛律部被對方直接吞并了怎么辦。伏延旺榮倒是機敏,他準備聯絡四五個相交熟絡的部落,一同前往斛律部,倒到時候他們一起抱團,就是斛律部拿他們沒辦法。
伏延旺榮也知道自己的這個計劃未必能夠成功,只是但凡有一線希望,也得付出百倍努力。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和斛律部接個善緣。
當然這個想法不錯,但是伏延旺榮卻是高估了自己幾個盟友部落的實力和能力。馬上此事便被?鵜泉(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西北部)周邊最大的禿發部給知道了。
禿發部,與鮮卑“拓跋”同宗同源,漢末遷入河西。十六國時期,其族長禿發烏孤曾建立南涼國,后為西秦所滅。北魏統一北方之后,禿發鮮卑最終回歸拓跋氏,在孝文帝改革中,主體被融入漢族,剩余的一小部分演化為柔然族。柔然族人后來被突厥擊敗,殘存的禿發鮮卑繼續活躍于賀蘭山以西的地區,然后不斷被突厥人打擊,走向沒落。
若是按照原本歷史,差不多在始畢可汗時期,突厥完全統一草原,禿發部這個柔然余孽也將被踢入歷史的塵埃。只是現在歷史轉了個大彎,突厥勢力退出賀蘭山以西之后,禿發部又在?鵜泉牧場周圍不斷發展,反而有復興的跡象。
禿發部知道斛律敏兒之后,也起了奇貨可居的想法。當然他們不是想投奔大隋,而是希望和斛律部做筆生意,通過斛律部和黃明遠取得聯系,然后獲得大隋的支持。
禿發部首領禿發拔能也是個清醒之人,他看出步迦可汗兵敗之后,已失天下,群雄共逐之。而能夠左右這個局勢的其實就是大隋。禿發部雖然先手已失,但是只要有大隋的支持,他便可以整合河西各部的力量,然后北伐于都斤山,聯絡柔然舊族的契丹、室韋等部,驅逐突厥,建立王霸之業。
所以對于斛律敏兒,禿發若能是勢在必得。
喜歡天下安康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天下安康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