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婿二人關系畢竟不同一般,裴矩倒也無需在女婿面前做樣子。聽了黃明遠此次返京述職的原因,裴矩不無憂慮地說道:“自從你上次來信說要來京城面見圣人,請求出兵北伐突厥,我就滿是擔心。早年我也曾幾次前往突厥,也算了解漠北的情形。突厥乃龐然大物,帶甲數十萬,不可小覷。雖然這兩年突厥勢弱,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仍舊是草原霸主,實力雄厚。北伐漠北,雖然榮耀,但自兩漢衛霍、竇憲之后,已經五百年沒人做到過,其途兇險無比,你可有把握?”
裴矩很擔心黃明遠因為之前屢次得勝而失了平常心。他沒有雄厚的家世做依靠,若是驕縱過了,莽撞行事,很可能會萬劫不復。
“岳父大人請勿擔心,北伐之事絕非明遠一時心血來潮,實乃思慮良久,準備多時之產物,如今北伐事宜明遠已經準備妥當。現在突厥四分五裂,正是一舉翦除此強敵的最好時機。”
雖然黃明遠言之鑿鑿,但裴矩并不看好女婿的此行。在他看來,黃明遠雖然有能力,但是年輕人,火氣盛,沒遭受過什么挫折,自然無所畏懼,這樣很容易載個大跟頭。若非可以,裴矩真不愿意黃明遠去冒這個險,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安安穩穩的,等到楊廣即位,楊素去世,黃明遠就是軍界妥妥的第一人,實在沒有這個必要如此急功近利。
可惜黃明遠這個人,不是裴家的附屬,裴矩干涉不了黃明遠的行動。
裴矩也知道勸不動黃明遠,只得說道:“既然你決心已定,我也不阻攔你,但你一定要有心里準備,此事不是那么容易通過的。雖然此事一旦成功,必將大利國家,但風險也大,朝廷之上,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老狐貍,沒多少人敢冒這種風險了。而且圣人這兩年已經跟之前大不一樣,他也不一定會同意你的計劃。”
黃明遠臉色變了變,他也知道北伐突厥的阻力有多大,要不然也不會在此備戰的關鍵時刻,黃明遠千里迢迢地從豐州前線返回長安。
自獨孤皇后死去,楊堅仿佛什么雄心壯志都沒了。原本倡導節儉、勤政愛民的楊堅已經變成了一個驕奢淫逸、嚴刑苛法的人;貴人陳氏專房擅寵,掌管后宮;修建宮室,大興土木;朝廷內部,傾軋嚴重,整個大隋已經變得烏煙瘴氣。
黃明遠乃躬身道:“明遠此來,就是希望能夠勸動圣人,朝廷之上,還請丈人多多轉圜。”
這種政治態度的向背,牽扯太大,黃明遠也不能要求裴矩和他站到一條線上。
裴矩倒是并不推辭,他畢竟是黃明遠的岳父,二人牽扯這么深,不是一份明哲保身便可以置身事外的,因此乃說道:“你也不要太過憂心,畢竟這幾年朝廷幾次大勝,軍心、民心都有了很大振奮。現在朝中有太子支持你,再加上我和蘇威,倒也力量不差。不過想來柳述、元巖二人很難支持你,這樣若是圣人不點頭,只會陷入爭執的鬧劇之中。所以我勸長屏還是多從圣人那里下手,圣人才是決定此事能否成行的關鍵。”
黃明遠有些吃驚,柳述再是得天子支持,未必可以抗衡楊廣吧。
“丈人,柳述等人的勢力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了?畢竟太子北伐歸來,得天下之人望,怕是天子也難以完全壓制。”
裴矩一副無奈地樣子說道:“圣人為了掣肘太子,什么事情不會做?再說你本來就是太子的人,難保圣人不會因此而遷怒,否決此事。”
黃明遠沉著臉,自己雖然知道北伐一事不會是易事,但總覺得有好大喜功的楊廣支持,倒也無妨。只是沒想到朝堂內部的斗爭如此激烈,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若是今年不能成行,明年楊堅身死,然后是楊諒之亂,烽火席卷北方,北伐之事,怕是三四年內不能成行,到時候突厥早就緩過來了,還何談北伐。
喜歡天下安康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天下安康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