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各自的算計不提,第二日一早,楊堅便召集太子、魏王、朝中重臣和黃明遠,宣布北伐之事。
眾人知道黃明遠昨日在大興宮待了一日,終于打動了天子。
柳述等人仍寄希望能勸動天子,撤銷北伐之意,卻被元巖阻止。元巖認為,圣意已定,無法改也,再是徒自爭辯,不過是與天子之意相悖,惹惱天子而已。圣人越發剛愎,已不容人忤逆。
果然楊堅不給眾人反對的機會,直接宣布以魏王楊昭為元帥,黃明遠為副帥,率軍北伐突厥。然后由蘇威主持北伐物資調度,各部門相機配合。
此事出乎眾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意料之中。一場醞釀多時的內部角力還沒有開始便因為黃明遠的這次面圣而落幕。無數人蓄勢待發,卻感覺一拳打到了泥潭中一般,雖然憤怒,卻無法釋放。
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魏王擔任主帥一事,連太子楊廣都感覺難以置信。
此戰若勝,魏王的影響力怕是將不弱于太子,儲君之位怕是又要不穩。
當然所有人也很清楚魏王擔任主帥與黃明遠必有莫大干系,一個前腳可以提著命為你搏殺的朋友,后腳又用自己的功勛業祿推著你走到巔峰,這樣的朋友古往今來能有多少。
當然,還有人羨慕自己為什么沒有一個這樣的朋友,比如正走背運的楊儼。
這兩日楊儼感覺自己都快窒息了,雖然周圍什么也沒有,他卻是覺得有股神秘的力量在扼住他的喉嚨,使他不得喘息。
其父楊勇留下來的力量已經被他消耗的不多了。
當日刺殺黃明遠與楊昭的確是楊儼,或者說是楊儼和其師徐曠合謀。原本楊儼自視甚高,還不覺得自己有什么比不得楊昭的,楊昭能有現在的地位只是因為楊堅的偏心。不過雍州一年多的較量讓楊儼漸漸感受到壓力。
楊儼發現他和柳肅兩個人也無法抵抗楊昭接連不斷的攻擊。好吧,楊儼把楊昭給他的任務都當做了攻擊。
城池修繕,民生問題,疏通溝渠,農業生產,城內治安,人口管理······楊儼發現整個雍州的活計都壓到他的身上,可是怎么種地、怎么挖溝、怎么收稅、怎么撫民他怎么知道。老爹楊勇留下的人都是飽讀詩書的君子,但事到臨頭,卻無一人能用。平日里有柳肅幫襯著,楊儼還能支應,然后楊昭又專門安排柳肅督造天子行宮,之后楊儼就抓瞎了。
哪怕是那個智力超群的老師徐曠,也沒辦法幫著楊儼完成這些活計。
籌謀劃策和治理民事完全是兩把事,前者可以靠智商的碾壓,后者必須要有經驗、情商、見識、人脈等無一不可。
而且雍州本就是天子腳下,各種勢力魚龍混雜,達官貴人比牛馬還多。楊儼這個熙王的身份不買賬的也多的是,再加上楊廣的暗中阻撓,若是沒有高水平的內政能力,還真不是誰都可做好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歷史上很多謀臣如陳平、范增、敬翔、劉伯溫等人能打天下卻不能治天下。
在別人擅長的領域沒法行動,楊儼又把目光放在了陰謀詭計上。雖然天天被折騰個半死,但他心狠手辣的本事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