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同羅部主事的是同羅斜也的心腹小長史同羅留哥和其堂兄大梅錄同羅查剌二人。同羅留哥是同羅部中最有文化和智慧的人,還和同羅查剌以同羅部的語言習慣按照突厥文創造屬于同羅部的文字,都是同羅斜也的股肱之臣。
此時是同羅留哥掌軍,他分外關心整個狼居胥山內外的形勢,防止被其它部落偷襲,因此多置哨騎于山中,以備不測。
很快,同羅留哥便在山中發現了氣勢洶洶的隋軍,這令其大吃一驚。
其實同羅部進駐狼居胥山,更多的還是防備拔也古部,防止其在同羅斜也南下之后抄同羅部的老營,因此眾人并沒有想到過隋軍會前來。此時隋軍主力殺到山中,眾人下意識的就以為征討隋軍的同羅斜也主力損失慘重,心態瞬間就亂了。
而且之前同羅斜也為了不使部落為某個野心家所得,便令各旗各留守兩個千騎于本部,歸于同羅留哥掌管。但問題是同羅留哥對這十個千騎只有指揮權,而沒有統屬權。
同羅留哥本身是族內文官,雖然有威望,但其實并不能直接任命和管理各旗的千夫長,也無法干涉這些千騎內部的事務,因此他雖然職責重大,但其實部落內真正的兵權還控制在十個留守的千夫長之中。
隋軍氣勢洶洶,同羅留哥立刻明白隋軍此行的目的便是山中的同羅部。此時對于同羅部來說,可謂生死存亡之機。同羅留哥想立刻派兵應對,只是各部并不是完全聽從其調令,因此無奈同羅留哥,只得征召各千夫長議事。
對于同羅留哥來說,其主要責任是護衛這數萬部民,因此見眾人安危有失,他便希望部落立刻轉移,利用這五百里大山跟隋軍周旋。
只是各旗的千夫長皆有算盤,并不希望貿然后撤。而且很多人認為部落老幼婦孺眾多,一旦貿然撤退,被隋軍追上便是潰敗。當然眾人也并不認為靠著幾萬累贅能夠和隋軍相抗衡。
其中資格最老的千夫長同羅阿沙氣勢最足,作為老牌的草原勇士,他也曾跟隨都藍可汗南下侵隋,對隋軍的印象還留在十余年前的階段。同羅阿沙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氣勢洶洶地認為要利用狼居胥山內部情況,將隋軍擋在山外。同羅阿沙地位高,有資歷,又用兵權,很快便得到了眾人的支持。
同羅留哥無法完全控局,因此只得同意。
同羅阿沙乃代替同羅留哥指揮,他以五個千騎戍守谷口,另外五個千騎則伏兵在外。一旦隋軍前來,谷口騎兵盡量牽制隋軍,則伏兵則趁機偷襲隋軍的身后,倒是前后夾擊,必然獲勝。
眾人都同意同羅阿沙建議,同羅留哥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只得應允。
同羅阿沙乃請同羅留哥守衛山谷,自引兵伏于山谷一側的密林之中,準備等待隋軍的道路。
喜歡天下安康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天下安康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