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隋對于草原實行的政策便是翻版的唐朝羈縻政策。所謂羈縻,“羈”就是用軍事和政治的壓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經濟和物質利益給以撫慰,以夷制夷,因其俗以為治。
但是在黃明遠設想中,其實現在的草原形勢更像是西周分封制的局面,大隋掌握大義,各部握有實權。
這次黃明遠出塞之后,想來多年之內,大隋是不會再次出塞用兵,因此確保大隋對草原的羈縻政策的穩定性便成了重點。尤其是各部心思不一,拔也古部、同羅部甚至是啟民部都氣勢洶洶,有著擾亂草原的實力。
因此黃明遠在會盟之中,與各部約定:大隋天子在草原上的地位至高無上,對于各部首領的任命有最終決定權,不得大隋天子詔令,諸部族長的繼承便不被所有人承認;諸部族長對大隋天子有定期和不定期的朝覲的義務,一旦大隋天子相招,任何人不得拒絕;大隋天子是草原各部紛爭最終的調解人、仲裁人,一旦大隋天子做出仲裁,各部務必執行,不得違抗;各部需定期向大隋天子朝貢,貢獻一定數量的牛羊、毛皮、馬匹,當然大隋天子也會賜予各部一些鹽巴、茶葉等物質,作為封賞。
最后便是各部之間盟誓,相約永遠忠誠于大隋天子,若是凡有一部不準從這些約定,各部便相約共擊之。
此時各部還是舔陟傷口的階段,倒也不敢輕易用兵,因此都痛痛快快的接受了這個盟誓。
而且盟誓之后,黃明遠還在定北城立定北石柱,永為草原諸部遵守。
再往后,諸部之間事務,便要有將要成立的安北都護府管轄。
漠北是諸部的核心,若是都護府設在定北城自然是最好。但定北城太往北,把安北都護府的治所設定在磧口。此地在豐州以北,北面直對賽音山,其地便是后世的二連浩特大草原,土地肥沃,地勢險要,適合建城和屯田,也能做豐州北面的屏障。
而第一任安北都護府都護便是由黃明遠推薦的長孫晟。長孫晟熟悉草原形勢,又足智多謀,無論怎么看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楊堅也不擔心黃明遠有私心,長孫晟的功勞要比尋常人所見到的大的多,因此便果斷的授命其擔任都護。
此時,長孫晟也在會盟之中,各部知道往后若是和大隋打交道,怕是離不開長孫晟,因此紛紛上前與其套近乎,以求混個臉熟。
長孫晟本身擅長突厥語,又通軍務,曉時事,倒也從容不迫。
喜歡天下安康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天下安康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