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黃明遠、周羅睺、楊義臣、來護兒、李景等人都是大隋最頂級的一批名將,不少有識之人都看得出,哪怕雖然朝廷兵力遠不如漢王楊諒,但只要撐過最艱難的時刻,漢王之亂并不足為慮。
眾人正想著關于平叛的事情,楊廣看了看眾人又說道:“大隋自建國以來,地廣三代,威振八纮,單于頓顙,越裳重譯。赤仄之泉,流溢于都內,紅腐之粟,委積于塞下。漢王之徒,跳梁小丑,不足掛齒,有諸位將軍在,必可手到擒來。然自朕登基,已有月余,諸事繁雜,有些要事便有些疏忽。大國泱泱,國必有儲,前些日子為先帝發喪,無暇顧及,現在為正本清源,已是需立太子之時。眾位愛卿可有何意見?”
眾人面面相覷,不是剛才還提平叛的事情,怎么忽然就轉到立太子上頭去了。
黃明遠心中明白,怕是昨日自己的一番話給了楊廣震動。當然這個時候,朝廷不穩,選擇立太子本就是對漢王楊諒的一種回擊,也是最快最有效的穩定朝局的辦法。
至于選誰,黃明遠倒是不擔心。
果然,楊廣話說完之后,內史侍郎裴蘊,楊廣的新晉心腹裴蘊立刻站出來說道:“皇太孫昭仁孝賢明,又有穩定關中、討伐胡虜之大功,可為皇太子。”
眾人一看裴蘊搶了第一人,紛紛跟進,這種時候,就無需多要臉皮了。雖然立誰為太子是天子的主意,但這種場合提議立太子的人,哪怕只是占了一個由頭,往后也可以稱有擁立之功,要分潤功勞的。
眼看此時楊廣有立楊昭的想法,眾人摸準了楊廣的脈搏,還不趕緊上前去搶這惠而不費的功勞。
高級官吏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能像下邊人一般不要臉。所以只得等到中下級官員上奏完之后,才出來做這一錘定音的上奏。
隨著蘇威、裴矩、牛弘、張衡等人紛紛出來請立皇太孫楊昭為皇太子,這楊昭的皇太子之位也便順理成章了。
楊廣倒是表現得很順遂眾意。因此直接命人下詔立楊昭為皇太子,只是現在諸事繁雜,朝廷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平定漢王之亂,因此也沒有功夫管冊立太子的典禮。楊廣直接下令將此事推辭。
楊昭表現的倒是很淡定,謙謙君子,上善若水。對于眾人的恭喜還以微笑,至于冊封典禮,更是連連推拒。只要得了皇太子這個名號,至于什么典禮,都是虛的。
楊昭似乎是還表明自己無意用楊暕制衡楊昭,在立楊昭的第二天便任命楊暕為益州總管,出鎮川中。
眾人這才松了一口氣。
雖然黃明遠當日向楊廣進言只有他們二人,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很快眾人便知道黃明遠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牛弘等人都贊黃明遠有“人臣”之風,而裴矩等人則為黃明遠驚出一身冷汗。
楊昭仿佛不知道一般,一直沒有什么表示,但黃明遠卻知道,他曾托黃明襄向黃明遠送了一個“謝”字。
喜歡天下安康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天下安康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