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的孫子葉延,在沙州(今青海省貴南縣穆克灘一帶)建立慕克川總部,設置司馬、長史等官。以祖父吐谷渾為其族名,從此,吐谷渾由人名轉為姓氏和族名。
吐谷渾傳承了十幾代,到了隋朝,已經是河源地區最大的部落。其最龐大的時候,吐谷渾部得據甘、青間,實控東至洮河、龍固(今四川省松潘),西達赤水、白蘭,北界黃河,南至大積石山的廣大區域。
到了北周時期,吐谷渾王慕容夸呂定都伏俟城,并開始稱可汗。
慕容夸呂傳子慕容世伏,娶隋朝光化公主為妻。不久,慕容世伏死,弟慕容伏允立,依照風俗,仍以公主為妻。
歷史上吐谷渾要到唐朝時期被吐蕃擊敗內附,直到八世紀末湮沒于歷史之中,再無痕跡。后世金庸大俠在的小說《天龍八部》之中,意圖恢復燕國的大反派慕容復,其名字除了時時提醒自己復國稱帝,也是因為這是慕容家族最后一代王者的名字。吐谷渾最后一位烏地野拔勤豆可汗,大唐長樂州都督青海國王便是叫慕容復,慕容復之后,封嗣絕矣。
中原王朝與吐谷渾多有矛盾,北周在576年、隋朝在581年給予反擊,使吐谷渾汗國受到重創。
開皇十七年,吐谷渾內亂,可汗慕容世伏被殺,其弟慕容伏允繼位,號為步薩缽可汗。慕容伏允依照吐谷渾習俗娶慕容世伏天后光化公主(隋朝宗室女)為妻,隋文帝楊堅應允。此后,吐谷渾年年朝貢不絕。但慕容伏允常打聽隋朝的情報,入主隴右、河西之心不死,令楊堅非常非常厭惡。
楊廣即位后,慕容伏允派使者和高昌、突厥一起向隋朝朝貢。
裴矩出使西域回來,建議楊廣要想控制西域,首先要消滅吐谷渾。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整個河西走廊的安危。
河西走廊狹長,如一根扁擔一樣挑著西域和中原,而吐谷渾居高臨下,占有地理優勢,可隨時出擊河西。一旦河西有礙,大隋在西域投入多大的精力都沒有意義。
楊廣也對吐谷渾沒有好感,便命裴矩去籌謀吐谷渾之事。
吐谷渾現在向大隋稱臣,無緣無故對屬國動手,也非大國的身份。況且吐谷渾西陲大國,一旦令其西遁,則為邊患矣。
但裴矩不愧是小說“邪王”石之軒的原型,其心機、謀略無不是人中翹楚,難有人可比。
裴矩既在西域威望日隆,便勸說西域的薛延陀、契苾部攻擊吐谷渾。而作為回報,大隋將幫助他們在西域立足,抵御泥撅處羅可汗,甚至是允其東歸草原。
其鐵勒人在西域的實力遠不如突厥,一面要抵御泥撅處羅可汗,一面又要防備射匱可汗,其處境很是艱難。
而大隋的許諾正中鐵勒人的心。
至于說大敗突厥人,他們實際上也不敢想,但是能求得生存,甚至真的在西域待不下去了,還能返回草原,也是一條后路。
喜歡天下安康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天下安康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