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個時候,該打的仗,該立的功早就結束了,而且天氣寒冷,也沒人愿意繼續留在西海這個破地方。
黃明遠決定,黃明遠所統這一路,包括麾下西海軍、張壽的臨羌軍和楊義臣的西平軍。作為隋突大決戰的主力,傷亡慘重,軍隊疲敝,黃明遠只留下一萬五千名騎兵,其余部隊全部交給楊義臣,令其押著十余萬吐谷渾部眾返回西平郡。
北面的段文振率領的武威軍,以及梁默指揮的張掖軍,因后勤補給困難,全部返回武威等地待命。
而南線吐萬緒率領的澆河軍和衛玄率領的積石軍,也被下令撤回澆河、臨洮等地,只命吐萬緒率領一萬士兵繼續在河源一帶肅清當地的殘敵。
相較于精銳的北方主力部隊,澆河軍和積石軍只是兩支偏師,作為牽制力量在南線出擊。因為吐谷渾主力盡在北線,南線廣大地區兵力空虛,防備疏漏,吐萬緒乃一路連克樹敦城、曼頭城,繳獲雜畜數萬。
而此時的澆河軍竟成了離著伏俟城最近的部隊。吐萬緒乃率部向北進擊,橫穿大非嶺(今青海省海南山),逼近伏俟城。
而衛玄的積石軍也攻破積石城,在七烏海(亦作烏海,今青海瑪多縣東北的托索湖)大破吐谷渾部,俘獲吐谷渾名王數人,雜畜五萬。
總體來說,這一戰皆進展順利,大獲全勝。
各部奉命返回之后,整個吐谷渾只剩下黃明遠所部一萬五千人了。
本來黃明遠是想這一萬五千人也不留,天寒地凍,非戰斗減員極其嚴重。黃明遠并不擔心慕容伏允會卷土重來,反而覺得若是慕容伏允卷土重來,明年則趁機再次興兵,必能徹底將吐谷渾的慕容伏允部隊清楚干凈。
不過楊義臣不同意黃明遠的想法。
在楊義臣看來,雖然現在吐谷渾天寒地凍,大軍再次進行遠征是一種冒險。可此戰也的確是摧毀吐谷渾的最好機會,誰知道明年大隋還有沒有機會再次興兵,因此楊義臣請命留守其地,再破胡虜。
黃明遠思慮再三,最終同意了楊義臣的意見,不過他選擇了自己留下。楊義臣雖然是員上將,黃明遠卻擔心他不愛惜軍力,因此為了這一萬五千名將士的生命,黃明遠也只好留下來受凍了。
九月二十六日,大隋各部接到命令,開始緩緩撤退。黃明遠乃趨兵直至伏俟城。慕容伏允沒有選擇堅守老巢,而是繼續向西逃竄,只留下其弟慕容融率領數千人留守伏俟城,阻擋隋軍。
說是留守老巢,只是慕容伏允不愿意逃得太難看;而且部落里有一部分人實在不愿意離開,寧可與隋軍決戰也要堅守祖地,他只得將這些人留在伏俟城替他阻擋隋軍前進的道路。
黃明遠趕到伏俟城之后,立刻分兵五千,交給段文操去追擊慕容伏允,自率領余部攻擊此城。
喜歡天下安康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天下安康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