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的確就是如此,凌瑤過去傳遞消息的時候,對方自始至終都沒有去碰那枚環形玉佩。
李言為了后續計劃完成,也根本就沒在環形玉佩上面動手腳,他不會為了增加讓對方中招的幾率,而做出不利于自己計劃的任何多余動作。
李言仔細研究了鄭佑臨的一些記憶,他主要是在剖析蔣天青與鄭佑臨以前的任何的對話。
而他要看的不是某一段對話的內容,而是任選這二人這些年來的任意一段對話,那是李言在研究蔣天青的心性和習慣。
只有這樣隨意找出的相關記憶,才能概括出這個人最有可能存在的習慣,于是他發現了蔣天青疑心很重。
其實這一點他在最開始時,就已經從鄭佑臨記憶里得出,只是李言看的卻是反方向。
他重點就是要利用這一點,才能讓蔣天青跨出第一步。
李言就告訴凌瑤過去要怎么說,對方有可能會出現什么樣的反應,而她就是要在撂下幾句話后,以對方疑心很重慢待自己為由,可以直接就走。
這是第一次利用對方疑心重,讓蔣天青看不出凌瑤乃是故意為之,一切都顯得事情發生很自然。
而凌瑤在看似要走的時候,只要再拋出“鄭佑臨”會出門迎接的話語,就會讓蔣天青放心大半,但他那個時候依舊會存在疑心。
這時開始第二次利用他的半信半疑,而這個時候的蔣天青正因為疑心存在,但又因凌瑤后面的話,而覺得有了一定保障。
如此情況下,他也不可能一直在客棧內等候鄭佑臨,而且他們過來又是做什么?當然就會去想看看他的“鄭師兄”了,這一切顯得順理成章。
李言覺得有六成把握,蔣天青就會離開客棧跟出來,而到了這個時候計劃第一步就完成了。
當凌瑤他們過去之后,李言便是讓他直接看到了沒有問題的“鄭佑臨”,這個蔣天青果然謹慎到了骨子里。
即便是在看到“鄭師兄”的情況下,他依舊在進入院中時萬分的小心,其實在那個時候凌瑤在院中,就能剎那啟動陣法,把蔣天青困在院中圍殺。
但是李言的計劃中并沒有這一環,這個計劃最開始時,趙子明也是覺得這已是最好時機了。
但李言卻是搖頭否定,他依舊不同意強行拿下,只要強行動手,就預示著會有術法祭出,那么就會有未知的后果。
實則上那個時候蔣天青進入院落時,他就是準備隨時強行退走,而且他已將一身修為提升到了極致。
那個時候的他,也是感知最敏銳的時候,只要凌瑤化成的青年但凡有一點異動,他就會立即動手。
但結果李言并不是要在此環境下手,當然院中一切還是正常無比,這讓蔣天青的疑心從此刻起,開始緩緩下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