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知道東門高知在此時看向自己,那是他覺得第三關就是一個機會,在搶奪材料的時候,完全可以針對上自己。
只是不知道這個東門高知到時會不會下死手?李言現在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
哪怕是在內選規則之下,爭斗中“失手”殺死對方,自己也不會觸犯任何規矩,可那樣自己肯定會特別引起他人關注。
那樣東門高知就沒有好友、親人嗎?或許就會一直惦記自己了……
另一邊的東門高知最開始時,聽著上方長老的宣布規則,他已是越聽越失望,前兩關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單對單機會。
都是所有人一起一決勝負,直到長老說出第三關后,他的眼睛不由一亮,隨即就看向了陳鷹所在的方向。
不過在聽了前兩關的規則后,他的心中也是有些犯嘀咕,可卻不是怕了自己闖不過去。
“你可千萬不要是銀樣蠟槍頭,最好就是能進入第三關,那樣也就只有日后再找機會了……”
不久之后,所有人都去往了一處處擂臺上,而光是李言他們被安排的那一處擂臺,都未能讓所有煉制丹藥的修士一起上去。
他們必須要分批才可以,而李言則是排在了第三批,由此可見人數之多!
不過這一切對于李言來說,根本就不是有什么問題,他只需坐在原地,看著空中一張張光幕即可。
其實那些進入幻陣或法寶進行押運的比斗,也是同樣可以將里面的情景幻化出來,這可并不是什么難事。
就像當初李言為破軍門爭奪三級宗門時,那張山河圖就是將里面的所有比斗,讓法寶外修士可以看到一樣。
更不要說“聚瑞升”這樣更強大的勢力了,但對方卻是沒有這樣做,不過這根本不需要李言去刻意打聽,他很快在人群中就聽到了想要的答案。
這里同樣有著不少人對此也是不解,他們當然也想看類似押運這樣的比斗,平日里的押運任務,那可是商號中很重要的一項任務。
但卻最后只能知道一個結果,自然是心中不甘,當然就是想看看他人的押運任務完成情況,好給自己以后積累經驗。
他們在詢問他人的時候,以李言的神識自然很輕易就捕捉到了結果。
原因其實也是很簡單,這可是一場比斗,當然肯定在押壓過程中必然會出問題,只是參賽的修士不知道危險何時降臨,危險的程度是什么?
所以一旦遇到危險程度卡在他們的修為上限時,他們就會全力以赴的出手,那么他們的底牌都會暴露,這樣的事情可不能讓太多人知曉。
不然以后真的讓些人押運的話,那么敵人就會有針對性做出陷阱,這完全就是自行給自己設下一個坑了。
同時后面還未進入比賽的押運隊伍,在外面觀看之下,自然就知道里面的各種伏擊情況,必然就會有所針對……
李言坐在位置上,他沒有抬頭看向著上方的光幕,像是在那里閉目養神一樣,其實早有神識放出,類似他這樣做法的人可是不在少數。
李言的神識在一個個光幕上掠過,他是在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來看,到了他這樣的境界,很多東西都不能再引起他的興趣了。
不久之后,李言果然找到了自己較為感興趣的斗法,那是一群修士在識別場中的各種寶物,以及一些散發出寶光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