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烽火閣。
這烽火閣乃是道門之中,專門負責處理戰事的機構。一般而言,除了最要緊的戰事外,這個機構基本上處于一種荒廢的狀態。
自最后一次除魔大戰結束后,烽火閣便被停用,至今已是有一百多年的光景。
然而,此刻,烽火閣內卻是人聲鼎沸,有身著不同道袍的修士,在其中來回走動。而那位于桌面兩側,正在爭奪不休的,則是道門各大勢力的掌舵者。
他們今日齊聚烽火閣,意味已是非常明顯。
自一個月前,東瀛便聯手南洋巫師,發起了針對華夏道門的修道戰爭。
如今,華夏境內,各大省份,均有東瀛術士與南洋巫師的身影。
而主持這場戰役的東瀛術士,乃是東瀛最負盛名的修道勢力九菊一派的掌舵者,凌川德清。
此人修為深不可測,乃是東瀛現存修為最強的修士之一,據傳在清中期時,這位九菊一派的掌舵,便成功沖擊了中位真人的境界。
如今的修為,只怕在上位真人左右,算是此次戰役的一大強敵。
此外,東瀛修道界還聯合了東瀛皇族,派出皇族尸團,以世俗政府搜集來的被征服者的尸體,尸變而來的僵尸大軍為引,暗中對道門數個門派發起了進攻。
那些被征服者中,就有一大半乃是華夏的無辜百姓,可謂是殺人誅心,引得道門無數人為之憤恨不已,恨不得將幕后主使碎尸萬段,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然而,這場戰役,東瀛人早有準備。大戰一經打響,便有東瀛的世俗政府,與東瀛在華夏的駐軍為之掩護,或是施壓華夏政府,或是借兵演練,強行遮掩東瀛術士進入道門重地。
加之,東瀛僵尸與所操縱的魔兵實力過強,導致道門下屬的小門派幾乎全軍覆沒,難以抵抗。
那些小門派中,實力最強的也不過是法師境,門下弟子都是一群術士,根本奈何不得對方。
“瑪德,這場戰役,一開始就對我們不利!東瀛人總是挑我們的弱點,逐個擊破,除了一些門派憑借祖師之力,苦苦撐過外,大部分小門派都已被其擊破。”
“像是太平山這類門派,也受到不小的損失,好在太平山底蘊深厚,方才將之擊退。”
“三大派以及民間的入世弟子,應及時支援,也該傳令下去,讓剩下未被攻破的門派,及時收集附近廟宇的神像,以香火神力將其擊退。”
“不可,東瀛人早有所料,倘若修士們前去搜集神像,不僅會被當地的治安所盯上,還會被一些受東瀛指使的地痞流氓纏上。這一招還可能會拖累百姓,沒了地方廟宇的保護,南洋巫師難免會對其下手!”
“唉,戰況如此險峻,難道只能靜待高層結束對決,再反攻對方?如此,只怕下面的門派,早已被毀之一盡!”
“茅山以及各派的僵尸軍,倒是一支不錯的勢力,可大力培養。”
烽火閣內,各派的掌門、長老,紛紛爭論,實在是東瀛給的壓力過重。
道門如今的情況,如同頭重腳輕,高層戰力極強,真人、天師齊齊出手,導致對方同級別的強者無法涉略民間。
然而,與高層戰力截然相反,道門中下層,乃至下層勢力,修士都是魚龍混雜。大多數都是雜魚修士,修行不到家,頂多會一些普通的法術,對付普通的孤魂野鬼可能有奇效,可一旦對上僵尸,卻是一邊倒的形勢。
有不少修士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要么自殺,要么臨陣脫逃,聽到東瀛便聞風喪膽、逃之夭夭。
更有一些貪生怕死之輩,直接轉頭倒入東瀛一派,局勢極其險峻。
好在,如今外敵入侵,華夏境內正魔短暫統一,共同御敵。
尸魔門、七星冥教,紛紛派出高手,阻攔亦或是擊殺東瀛皇尸,作為魔門三派最后一派的血盟,也是意味不明。
不知是處于哪一邊,立場不明。
“華北一帶的龍門,可派人與之聯軍,以及東北一帶的五常仙家,東南沿海一帶的水族,西北的巫蠱部落、西南與散落民間的妖族精怪。所有可聯合的實力,皆應該聯合,共同擊退東瀛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