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高盧、日耳曼、羅馬……之類的,不過歐羅巴以鷹語作為通用語,所以理論上也是可以用鷹語進行溝通的。
但問題是,不論考察團的成員會不會使用鷹語這種國際通用語,他們這邊都必須要有一個,能夠準確向對方傳達詞語含義的人存在。
因為這一次的多國聯合考察團名為考察,但實際上來意并不算是友善。
眾所周知,西方一直不愿意承認煌國,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固執的認為最多也就有三千年左右而已。
所以不少西方學者,不承認煌國歷史中的夏王朝以及五帝的存在,只認為是神話傳說而已。
而且不承認煌國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認為是一種沒有延續下來的死文字。
同時還認為煌國北方人屬于蒙古人種,而煌國南方人屬于馬來人種,所以所謂的煌國人實際上就是從中亞、南亞遷移來的混血而已……
好吧,不管這些西方學者出于什么“目的”,如此強烈的否認煌國文明的歷史,而且還發表各種似四而非的研究理論,來反駁煌國考古界的各種研究成果。
反正讓煌國人民聽了,肯定會大嘴巴子抽他們:誰給你們那么大的臉,用你們西方的定義來厘定我們煌國的歷史文明?而且還特么是雙標的?
最可氣的是,國內還真就有些不肖子孫,對這些言論如獲至寶的,跟撿了本圣經似的哧溜哧溜舔……
而作為國內目前發現的,第二古老的文化遺址,磐龍城遺址中出土了大量可以證明夏末商初時期,長河兩域文明存在的文物和古跡,板上釘釘的將西方學者認為的,煌國只有3000年的歷史往前推了1000年左右。
這就一下子推翻了嗨大一票西方學者的“研究理論”,自然會引起西方考古界的質疑和憤怒:
尼瑪老子好不容易編出來的論文,你早不出土晚不出土,等老子發表了你才出土,這不是故意打臉么?合著我白費勁了?你說加1000就加1000啊?問過我了沒有?不行!我得給你攪和了去!
所以這才會有了這次“挑刺找茬團”訪問的事件。
為了避免這些來考察的學者,在參觀、研究、考據磐龍城遺址的時候,因為解說者和翻譯人員,語言、文化上的隔閡,從而產生什么“誤會”。
即便雙方都擁有通用語言的溝通能力,也有隨行翻譯幫忙解說。
他們這邊還是必須有一個,懂得各方語言的人員在場,監督和防止翻譯“誤傳誤導”。
最起碼也要知道對方在用自己的語言交談討論時說了些什么,以便于徐教授他們及時“指正”和反駁對方的觀點。
貳壹悄悄抹了把汗,然后默默的拿出了自己的平板電腦,開始臨時抱佛腳的瘋狂刷書!
他本來以為自己只是來當個多國翻譯而已,沒有想到居然還肩負著這么重大的責任。
那他之前刷過的那些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就不足以應對這一次的任務了,必須得深入的研究一下東西方考古界的所謂“標準”的差異,以及考古界專業用詞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