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師姐話說了一半就愣住了!
因為修復室置物架上,擺滿了一只只修復如新的陶制器皿,乍看之下還以為是花鳥市場賣工藝花盆的鋪子呢!
李麗師姐一邊小心翼翼的,捧起了一只修復好的陶器仔細大量,一邊吃驚的道:“你該不會昨天晚上一晚上沒睡,自己玩了一晚上‘拼圖’吧?”
可是不看不要緊,一看頓時吃了一驚!
她隨手捧起的這只陶器上,竟然絲毫看不出碎裂過的痕跡,就好像原本就是一只完整的器皿似的!
身為考古工作站主要負責修復文物的組長,李麗比誰都清楚在今天之前,工作站的文物保管室中是沒有任何一只完整陶器存在的……發掘出來的完整文物,第一時間就送到了已經建設好的,磐龍文化遺址博物館那邊去了!
那么突然出現了這么多只完整的器皿,說明這都是貳壹自己一個人在一夜之間修復完成的!
修復器皿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而修復的數量比較多雖然有些驚人,但一來那些碎片本身就是被分類好了的,而且以貳壹雙手靈巧的程度和他那不科學的大腦3D建模能力,拼接的快到也不是不能夠接受。
讓李麗吃驚的是,這些被修復好的陶器上,沒有任何修復過的痕跡,這就太不可思議了,以她從事了文物修復工作好幾年的經驗,也不可能做到這種程度。
這也是為什么,民眾在博物館看到的那些陶器上,往往有一道道難看的白色拼接紋路,那就是修復用的“環氧樹脂粘合膠水”凝固后留下的痕跡!
而且,陶器碎裂后,碎片邊緣往往都會磨損、殘缺,即便是不使用膠水黏合直接拼接在一起,也能看到明顯的裂痕,怎么可能像貳壹修復的這樣,一絲碎裂過的痕跡都看不出來?
“你怎么做到的?”
“我是說,你用什么東西黏合碎片的?”
李麗師姐急急的道:“修復文物是不能使用帶有腐蝕性的化學膠水的!”
考古工作者修復文物的時候,為什么會選用容易留下痕跡的樹脂膠水?
就是因為一些諸如502瞬干膠的粘合劑,雖然粘合速度快、無色透明、膠體稀薄,不易留下過大的縫隙,但是卻存在對文物有腐蝕性、高溫高濕容易脫膠,造成再度破壞的問題。
“師姐放心吧!我不是用的502瞬干膠黏合的!”
“我用的是一種,我自己在做實驗的時候,意外配置出來的‘生物蛋白膠’。”
“無腐蝕性、不溶于水、可以承受90~95℃的高溫不融化,對陶、瓷、石、木制物品的粘合性極高,而且無損傷。”
“我昨天用樹脂膠黏合碎片,發現會留下白痕,覺得太難看了點,就讓舒學妹過來的時候幫我帶了一些過來試試,沒想到還挺好用的。”
貳壹笑了笑,指了指工作臺上,昨天讓舒妹子幫他從小實驗室里,帶過來的一些東西:“這個師姐你可以拿去檢測的,理論上來說應該比樹脂膠對文物造成的損害還要低,不然我也不敢隨便亂用不是?”
“你自己配置的?要是這種‘生物蛋白膠’真有你說的那種效果的話,對文物修復的作用可就太大了!”
李麗師姐雖然有些將信將疑,但是想來貳壹也不至于亂說,反而擔心起來道:“你注冊了專利沒有?我隨便拿去檢測的話,泄露了成分和配方怎么辦?”
“沒事!化學和分子科學學院的陳教授,已經幫我申請了專利注冊,已經登記在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