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尋寶的過程,又何嘗不是一種考古和發現的渠道呢?
在國際上,正是利益驅動了某些資本,積極的為考古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資金、設備,支持考古學家去探索和發現,研究那些隱藏和埋葬在歷史之中的秘密。
有需求才有發展,這也使得西方的考古技術在不斷的發展。
無論是探測技術、考古裝備、發掘設備等領域,都要遙遙領先于國內幾個層次。
至于尋找到的那些人類文明的瑰寶,究竟是擺在博物館**人研究和參觀,還是通過拍賣被收入某些富豪的私藏,這就見仁見智,看如何去想了。
不可否認的說,唐納德教授隨口所說的那些尋寶故事的確很吸引人,同樣也引起了貳壹的好奇和強烈的興趣。
跟國外的考古界環境比起來,國內考古人往往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尷尬的問題。
例如設備稀缺、技術發展緩慢,考古體系人員的薪資待遇低,從事的工作又枯燥乏味辛苦勞累等等,這恐怕也是考古系,為什么普遍人數不多的原因。
這也是人之常情,不是么?
如果不是真正的喜歡和愛好這一行,有幾個人是能光憑理想,抵御住物質的誘惑,經年累月的堅持下去?
唐納德教授是一名“2星發現者”,兼“1星解密者、1星探索者、1星發掘者”,合計擁有5星尋寶執照的資深獵人。
這就不得不解釋一下,尋寶獵人的不同分工。
“發現者”的工作,就是通過研究各種史料和典籍,找到任何可能存在的線索,分析出寶藏存在的可能。
而“解密者”的工作,則是通過自己掌握的豐富歷史知識、語言能力,去破解破譯這些蛛絲馬跡中存在的各種疑點。
而“探索者”的工作,自然就是根據“發現者”和“解密者”所提供的情報,順藤摸瓜的去找到這些寶藏的地點。
至于“發掘者”,不用說就是通過考古技術,來將寶藏從埋藏地點取出或打撈的人員。
這個體系之中,當然不僅僅只有這么幾個角色,甚至各行各業的人員,都可能參與到其中去。
只要參加一次行動,在相應領域做出了貢獻,那么就能夠獲得相應的積分,最終被授予星級,從而在國際尋寶協會中享受到不同等級的福利待遇、情報渠道。
可以說,所謂的“尋寶獵人”那都是各行各業之中的精英人員,不是說隨隨便便來個普通人,抗把鋤頭就能去挖寶的。
貳壹在好奇的詢問唐納德教授有關于尋寶獵人的事情,而唐納德教授也同樣在一點一滴的了解著貳壹的能力,最后笑著邀請道:“艾瑞,你對成為一個‘解密者’感興趣么?”
“解密者?”
貳壹一愣:“為什么不是探索者或者發掘者?”
“因為你的語言能力和知識儲備,實在是太驚人了!”
唐納德教授笑了笑道:“相比起冒險的親自去尋找寶藏,也許成為一個破譯古文字的解密者更適合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