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是,他們收保護費的行為,也是依靠暴力威脅來維護的,不然誰會愿意交保護費?
由于在某種程度上,極道組織代替了警察的作用,所以這種收保護費的行為,居然是受到官方默認許可的,相當于“奉旨收費”,作為他們自我約束以及協助維護治安的“獎勵”,或者說給他們這些“民間警察”發的工資。
所以,當極道組織的行為開始失去控制,徹底瘋狂起來的時候。
那些受到威脅的民眾,第一時間想到的居然不是報警,反而是向自己所加入的組織求助。
因為他們知道報警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警察壓根拿那些極道組織成員沒辦法。
僅“注冊”的正式在籍成員就高達近十萬,非正式的“預備役”成員還不知道有多少的極道組織,一下亂起來會是個什么場面?
別說是扶桑的警察機構了,他們想派軍隊鎮壓這些隱藏在普通民眾里的極道組織成員都做不到,只能無能而無助的看著扶桑社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而就在這個時候,前一段時間橫空出世,高調昭顯自身存在后,又低調蟄伏下來默默發展組織體系的隱者會站了出來!
受到威脅的那些小商家在向隱者會求援之后,就會自動在“隱者任務系統”之中形成一個“任務”,供小商家所在區域的隱者會成員領取。
因為小商家本身也是[隱眾]成員,所以他們可以用手機上的“隱者APP”,向隱者會發送緊急的“遇襲信號”,而收到信號的隱者小隊成員,則會在五分鐘之內趕到現場進行救援。
有意思的是,這種救援并不是無償的。
根據“隱者任務系統”的規則,發布任務是需要支付“任務酬金”的,通常以積分的形式進行結算。
而且“臨時保護任務”和“長期保護任務”的優先級別還不一樣,隱者小隊領取任務和做出反應的速度也不一樣。
從優先級別來說,如果兩個任務有重疊的話,肯定是先完成“長期保護任務”,畢竟長期任務相當于是將支付給極道組織的保護費,當成任務酬金變向的支付給了隱者會,受到重視的程度自然也不一樣。
例如說,一次E級臨時任務的酬金是100點積分,相當于10萬円。
小商家在極道組織成員上門后,找機會偷偷發送求援信息,這道求援信息會被“隱者任務系統”形成任務,推送給位于該區域的所有隱者小隊。
而該區域某支空閑的隱者小隊領取任務后,會在五分鐘之內趕到現場,但這5到10分鐘之內,就需要小商家自己應付極道組織了,而且隱者小隊在解決狀況后就算完成了任務,下一次極道組織成員又來的話,就又得重復以上過程。
但長期任務的話就不一樣了,一旦一次性支付1000積分,就會被“隱者任務系統”納入全局監控序列之中。
一旦發現有極道組織成員向被保護目標移動,不需要被保護目標發送求援信息,隱者小隊就會提前向被保護目標的方位移動,及時趕到甚至提前等著對方上門。
這就導致隱者會“金字塔框架”中的那些小商家,為了保平安不得不選擇交納積分申請長期保護任務,其性質上跟“交保護費”也沒什么不同,唯一的區別就是一個是自愿的一個是被迫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