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有點不一樣的是,閑暇之時吹牛嗶、侃大山的時候,話題內容會更多的停留在恐蜥人入侵上,某一場戰役的失利或大勝,都將成為人們口中的談資。
另外,國外的新聞節目,大多在談論文明戰爭的戰況、恐蜥人入侵對世界造成的影響、未來世界的局勢之類的。
可在煌國這個大吃貨帝國,話題經常會歪到恐蜥人驅使的那些恐龍,能不能吃、好不好吃、要怎么吃,清蒸還是油炸、燒烤還是燉湯方面。
好好一個軍事評論節目,往往莫名其妙的就變成了美食節目,弄的參與話題的嘉賓和看節目的觀眾經常流一下巴口水。
更奇葩的是,大吃貨帝國某黑暗料理省的吃貨們,居然都開始研究恐蜥人能不能吃了……沒辦法,臨省的胡建人都已經被吃滅絕了,總得找點新食材來源不是?
雖然有的觀點認為吃恐蜥人太殘忍了,好歹也是一種智慧生物。
可黑料省的吃貨們,也有他們理直氣壯的觀點:恐蜥人是恐龍進化來的吧?恐龍能吃,為什么恐蜥人不能吃?別說是爬行動物了,同為哺乳動物的猴子都快被吃絕種了,吃點爬行動物又怎么啦?
還真別說,你以為這種話題僅僅只是在網絡上撕嘴皮、打口水仗的么?
論吃,黑料省的吃貨們可是認真的!
還真有土豪高價懸賞求購恐龍肉,要是能弄到恐蜥人的肉就更好了!
都說以形補形,以前頂多就是吃點動物意思一下,這回要是能吃上恐蜥人,不知道能不能滋陰壯陽、補氣益腎?
最初的時候,國家方面當然是不把這個話題當一回事的,正打仗呢,能不能嚴肅點?
可問題是,隨著戰況越來越激烈,被擊殺的各種恐龍越來越多,說是尸積如山也不為過。
中小型的恐龍尸體還好辦一點,堆在一起澆上點汽油燒了就是。
可碰到那種幾十米長,幾十上百噸甚至是數百噸重的,大型、超大型恐龍就比較麻煩了。
在環境復雜的戰場上搬又搬不動,不管它又不行,發生瘟疫怎么辦?
而且老是露天焚燒也不是個事,污染環境、形成霧霾倒還是小問題,最主要是燒的時候太香了,弄的官兵們打仗的時候,一邊拼命戰斗一邊還得使勁咽口水,太影響士氣了!
所以官方一想,反正民眾有這個需求,拿去化驗一下發現沒毒,那就試著投放市場,看能不能收回點彈藥成本吧?
畢竟打仗也挺費錢的,對付那些皮糙肉厚、防御驚人的恐龍和恐蜥人,往往需要飽和攻擊和重火力投入。
一場戰役下來燒掉的海量彈藥可全都是錢堆出來的,能開源節流就開源節流一下,多少能節省一點國家資金儲備。
于是每一次戰斗間隙,打掃戰場的時候,部隊就把那些在戰斗中被擊殺的恐龍尸體回收回來,分割冷藏之后運往后方。
結果這個口子一開,事情就一發而不可收拾了!
都說“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好吃,以前天上的龍肉是肯定吃不著的,只能拿驢肉湊活湊活。